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705|回复: 0

[叙事] 养 蚕

[复制链接]

10

主题

0

回帖

54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54
发表于 2024-9-12 10:35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 


我们家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养蚕了,蚕从最初比芝麻还小的圆形小卵到吐丝成白色的茧,到破茧成蝶再生,也如同我们成长过程,微小平凡到有些成绩,最后华变成了独特价值的自己。蚕吐出柔情丝线,静静卷缩归寂在里面,等待我们人类智慧技艺编织出丝绸繁华,这些都是普通养蚕家庭的辛劳和生计,汇聚着叙写着泱泱大国丝绸历史宏大诗篇。
那时候取得蚕卵还得有生产队统一向公社供销社部门报备计划,类似A4大小的厚纸上面上整齐布满圆形如同芝麻的小卵。春天到来时候,天气暖和起来,桑树开始长满嫩绿的叶片,此刻那些小卵开始按捺不住的从里面先后钻出来,开始肉眼都看不太清,用很柔的羽毛把它们掸在一张白色纸上,很像小蚂蚁,却比蚂蚁还小很多,黑色的样子,怎么也不会想到后期会变成白色的蚕宝宝。开始需要喂食了,只需要摘一片小小嫩桑叶,用剪刀剪成细细的桑叶丝,撒在这些黑色小不点上面,你不会感觉它们在吃,但过上半天你去看看,桑叶丝已经残缺不齐,说明这些小不点真实的吃过了,三四天之后,它们已经有小蚂蚁大小了,能看出它们的头部和尾巴,这时候桑叶丝每天得喂三四次了,一片桑叶不够了,开始两片、三片、四片,每天都需要增加,渐渐发现身体的黑色变成黑灰色,没有桑叶的时候,它们的头绕来绕去,不厌其烦的重复着,基本不太爬行,窝在原地,开始每一天需要换新场地了,之前纸已经不能满足它们需要,它们拉得微小黑色颗粒粪便铺满纸的上面,需要天天换场地,它们是爱干净的小精灵,从最初的直径二十几厘米粉筛子换成六十厘米的米筛子,空间场地大了,蚕宝宝渐渐变成了灰白色了,食量开始大起来,开始手摘几片桑叶已经远远不够了,用小竹篮子装满才能满足一天食量需要。蚕喜欢吃新鲜的桑叶,最好天天采摘,有时下雨几天,需要预先多摘些桑叶,带雨水的桑叶蚕不喜欢吃的。
一天天长大了,变成了快半个食指长的蚕宝宝了,靠近它们附近,都能听见它们吃桑叶的“嗤嗤”声音,带黄色嘴巴在桑叶上来回快速的移动,嘴巴所到之处,桑叶就形成了一道缺口。仔细看着它们忙碌可爱互不相让的样子一门心思专注着吃,有时它们头部还同时撞在一起,又快速调整之态,寻找下一片桑叶继续吃起来,吃饱了蚕宝宝开始匍匐着,不怎么太动,开始养精蓄锐,等待下一场桑叶盛宴的到来。接近大半个手指头长时候,又需要换新的场地了,直径长一米二的簸箕派上场,每天排放黑色颗粒粪便和桑叶残渣,厚实实的交织在一起,收集起来,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。

蚕长大了,桑叶需求量是非常大的,不是每天一竹篮能满足的,要几竹篮子桑叶才可以,日夜投喂七八次,全家人空了周边到处收罗桑叶,那时我家只有几棵桑叶,后期需要去其他村子去摘,需要和人家说客气话,一般这户不养蚕基本都答应,有时遇到脾气暴躁的,就不愿意别人摘他家桑叶,怎么说都不行,只好在去寻找。母亲曾经是找桑叶主力,她虽然身材不高,沟通能力还可以的,人家听她说养了七个儿女,知道我们家不容易,一般都会把桑叶让给我妈摘,她动作不快,摘下来桑叶再放进麻袋里,最后用扁担挑回家。我记得我二姐小姐跑多到十多里村子找桑叶,后来满载而归。我十五岁后会骑自行车时候,有一次被派到十几路以外的大姐家摘桑叶,正巧遇见洪水,大姐家那时还没有盖新房子,非常小的房子边上就是一棵很大桑树,可是大水上涨,直接淹没桑树一米左右水位,我和大姐配合,我摘满桑叶,就从水里运到岸边,大姐把桑叶装进麻袋,轮流几次,麻袋也就满了。第二天我把一麻袋桑叶放在车后坐上捆好,开始回家的路。大姐家到柏油马路还有近十里的坑坑洼洼的土石路,被雨水冲击后有地方形成小沟陷,自行车通过,颠簸着;有些地方石子富集一起,自行车压上,会滑行好远;有些地方还是软软糯糯的白膏泥,轮胎压上去,陷进深深车澈,我无法再骑起来,粘土厚实的包裹着轮胎,让后轮机会不转动了,我只好停下来,在路边找一根棍子,一点一点拨开夹杂在轮胎和护泥板之间的粘土,这段难走的路线,我基本靠推行通过,我真是疲惫,汗水湿透了衣服,五六十斤大麻袋桑叶在后面来回甩动,我需要掌握着平衡,我那单薄的身子骨和细瘦胳膊难以支撑这样的重量,只能坚持着咬紧牙,一步一步向前迈进。到了前面下坡,石子细砂路线,我赶紧骑上车,利用下坡惯性一路滑行两里路,微风穿过耳边,汗珠子飘洒着,心情开始舒畅起来,最后到了柏油路上,轮胎压过黑色公里,留下长长的黄色印记,我加大了速度,车轱辘里残存泥巴被抛向两边,我哼起来了歌曲,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了,一口气骑回了家。

蚕宝宝长到和食指差不多长度时候,离它们四米左右,都能听见吃桑叶的声音,如同下雨般淅淅沥沥,拿一条放在手掌上,它那肉肉脚齐刷刷在蠕动,让手心痒痒的,蚕估计不是靠眼睛爬行找食物,是靠它嘴部敏锐的触动,来感受周围环境。蚕宝宝非常爱干净,需要经常清理环境,后期用白石灰在房间里消毒,放在近两米竹制团箕上,有时蚕数量太多,也直接放在房间地面上,是用稻草做成底子,把蚕放在上面,撒上均匀的桑叶。到了后期,蚕突然食欲下来了,大人们称为蚕“眠”了,就是蚕开始喜欢睡觉了,为自己吐丝成茧积蓄力量。这时候每天随便撒点桑叶,大多数已经不怎么吃了,少数蚕吃些。母亲就不让我们随便靠近蚕宝宝了,说它们需要安静且带着仙气的,不能随便吹风,人要少打搅它们,不能把外面邪气带进来。几天后,蚕的身躯从粉白色渐变成了带透明感的微黄色,对着灯光一照,透彻像玉的质感。这些蚕就开始吐丝准备阶段了,用干草做成一个个草垛,放在上面,蚕在自己小小领域开始用嘴巴吐丝的缠绕过程,吐出丝大致定好方位,让身体在里面可以自由活动开,第一天只是感觉丝儿有些乱的交织的,等一夜起床再看,神奇发生了,长而椭圆茧儿外形基本出来了,薄如蝉翼般,且清楚的看见蚕在里面继续忙碌吐着丝,第三天再看,蚕宝宝身影已经完全包裹在里面了,洁白的蚕茧基本形成了,它创造自己洁白无暇的房子,它要继续吐丝缠绕,让茧到达足够厚度,吐完最后一口丝,静静在里面等待和修行。
后所有的蚕有经过休眠的过程,集体奔赴着一场造境的盛宴,一个个干草垛或者油菜籽秸秆上爬满着蚕宝宝,它们各自找到自己搭建的领地,忙碌的吐丝,一天两天后基本都幻化成了洁白的圆形的小房子。十天左右,全家人开始摘下这些蚕茧,有母亲送到供销商去卖,记得有一次我也跟在她后面,母亲和供销社的那个人讨价还价,希望卖个好价钱。最后母亲在商店给我买了一件红色T恤,那是我记忆中最幸福时刻之一,回家穿在身上,我感觉我自己在发光,红色生机勃勃的光。那个年代挣钱方式非常单一而艰难,蚕茧一次能卖上几十元,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我们家那些年每年都养蚕,交上我们兄弟姐们每年上学学费,还余一些钱买些肥料和种子,其余还可以做日用开销,日复一日的,一大家人度过平实却很温暖的生活。

养蚕经历让我们全家对这个白色的小精灵,充满着尊宠,也让我从童年到少年都多一种陪伴和经历,跟着家人养蚕,慢慢懂得养蚕和生活不易,照顾好蚕宝宝是需要特别心细周到,家人到处寻找桑叶的艰辛历历在目。后来生产队被政府号召养蚕致富,把几块土地全部种上了桑叶树,桑树长得特别快,第二年大家都养起了蚕,桑叶是富余了,可是忙了小半年,蚕茧价格大跌,而土地没有种上庄稼,非常尴尬的现象。不到两年,每户又把长成小的桑树一棵棵挖出来做了柴火,在此恢复土地,种上麦子、花生、红薯的油菜籽等作物。后来改革开发兴起,乡镇企业开始发展,可以去企业上班了,养蚕这种细腻而繁琐的事情渐渐都不愿意去做了,我们家也从此不在养蚕了,大家上班的上班,上学的上学,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中。


作者:吴祥忠  插图:待加入


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文学论坛【官方网站】 ( 京ICP备2021037395号-1 )

主办:文朋诗友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:bjwpsy@163.co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