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894|回复: 4

[评析] 浅谈诗眼与线索

[复制链接]

289

主题

456

回帖

2058

积分

版主

诗词理论版主

积分
2058

栏目版主

发表于 2022-7-30 16:59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浅谈诗眼与线索


诗 眼
      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。它有两种表现形式。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,以一字为工。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,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。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,而使形象鲜活,神情飞动,意味深长,引人深思,富于艺术魅力,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。
     “诗眼”一词最早见于北宋。苏轼诗云:“天工忽向背,诗眼巧增损。”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“诗眼”:“道眼已尽诗眼在,梅花欲动雪花稀”。
       诗眼的获得,需要提炼字句,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,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,能最充分、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。而且这样的词句,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,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。所以,诗眼的锤炼,要立足于全篇,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。
       比如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: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,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。最后一句“应是绿肥红瘦”是这首词的词眼。
       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。夜来风雨骤起,烦闷愁人,于是借酒浇愁,昏昏睡去,但一觉醒来,酒意并为消尽。三四两句,写在酒意朦胧中,记起了昨夜的风雨,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?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,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,居然说“海棠依旧”。
       这时,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“知否?知否?”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:“应是绿肥红瘦”。这几个寻常字眼,经李清照这么一组合,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。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。
       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。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,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,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,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。
       可见,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,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,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。
       抓住诗眼,捕捉最佳信息,深入挖掘诗词意蕴。
       诗歌的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,因而它的语言更是高度个性化,经常通过比喻、通感、双关等表达语意,从而使人感到含蓄、朦胧、多义。在诗词的语味中,要善于寻找最明亮的那颗珍珠,即警句,这是不可忽视的。“立片言以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”,警策之言俗称诗眼,它是诗中最凝练、最精神、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,最理清诗词脉络的盘节,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。
       能抓住诗眼或是文章的关键字句,就可以带动全篇,完成对诗作的欣赏,而诗眼存在于中心句或出现在标题上,常表现为动词、形容词或副词等形式。
       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,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:
       [1]用以翻出新意。如:“独恨太平无一事,江南闲杀老尚书”中的“恨”改为“幸”,“恨太平”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,“幸太平”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,一字之改诗意迥同。
       [2]借以增添情趣。如;“白玉堂中曾草诏,水晶宫里近题诗”之“中”改为“深”,“里”改为“冷”,,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“白玉堂”,“水晶宫”,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,超凡脱俗。
       [3]靠它增强形象性。王安石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,用“绿”字而不用“到”“过”“入”“满”等字,是取“绿”字的色彩;秦观的“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”是取“抹”“连”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。
       [4]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。如一首咏早梅的诗: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梅。”若将“数”改为“一”,“一枝”与“早”丝丝入扣。
      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,抓住了诗眼,明白了主旨,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。

线 索
       诗眼贵亮而用线贵藏。
       这里先提诗眼,陈与义《放慵》:“暖日薰杨柳,浓春醉海棠。”这两句里“薰”字“醉”字用得好,就是诗眼。但这个诗眼没有构成全篇的线索。下面讲构成线索的诗眼,这里举出三首诗来讲。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之五:“賸水——沧江破,残山——碣石开。绿垂——风折笋,红绽——雨肥梅。银甲——弹筝用,金鱼——换酒来。兴移无洒扫, 随意坐莓苔。”何将军山林里有賸水,是从江水分出来的; 有残山,是碣石山的分支形成的; 有折笋、红梅; 有弹筝,有酒。光说水、残山、笋、梅、筝、酒,像散钱一般,要有根线穿起来,这个线是“兴”,即游兴。为什么说“兴移”呢?因为这是一组诗,共十首, 第一首已点明“平生为幽兴,未惜马蹄遥”,为了寻幽探胜的兴趣, 所以到何将军山林来游赏。因此,这个“兴”本指游兴,所以看了賸水残山,看了笋和梅。游兴已移,移到喝酒听乐上去,就随  意坐在莓苔上会饮了。这个“兴”就把全篇贯穿起来,这个线索在结尾点明。
       杜甫《遣怀》:“愁眼看霜露,寒城菊自花。天风随断柳,客泪堕清笳。水净楼阴直, 山昏塞日斜。夜来归鸟尽,啼杀后栖鸦。”这首诗讲的景物,好像一句一样,各各独立有霜露,菊开花,风吹柳,听笳流泪,楼阴,山日,归鸟,啼鸦。这些独立景物也像散钱,要用 线索贯穿起来。这里用“愁眼”做线索,下面所写的种种景物,都从愁眼看出,这就把它们串联起来了。这个线索放在头上。
       杜甫《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》:“南纪风涛壮,阴晴屡不分。野流行地日, 江入度山云。层阁凭雷殷, 长空面水文。雨来铜柱北, 应洗伏波军。”这诗在怀念裴二,他是侍御史,唐朝称御史为端公。裴二出使到南方, 南纪指南方。这诗写南方景物,“野流行地日,江入度山云”,流潦满野, 日照其中, 是指雨后日出; 度山的云, 与江水相接,是晴而又雨。“阴”贯起来了。第三联写雷声隆隆,水面起波纹,用“雨来铜柱北”的“雨来”两字来贯串。
       从上面三例看来,三首诗的线索,一首在结尾点明,一首在开头点明,一首在头尾点明,靠这些点明的字眼,把诗中所写的景物贯串起来,构成了诗的线索。

     
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22年7月30日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89

主题

456

回帖

2058

积分

版主

诗词理论版主

积分
2058

栏目版主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7-30 16:59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大家欣赏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52

主题

1101

回帖

3967

积分

版主

随笔杂记版主

积分
3967

热心会员栏目版主

发表于 2022-7-30 22:41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浅谈诗眼与线索


诗 眼
      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。它有两种表现形式。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,以一字为工。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,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。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,而使形象鲜活,神情飞动,意味深长,引人深思,富于艺术魅力,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。
     “诗眼”一词最早见于北宋。苏轼诗云:“天工忽向背,诗眼巧增损。”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“诗眼”:“道眼已尽诗眼在,梅花欲动雪花稀”。
       诗眼的获得,需要提炼字句,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,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,能最充分、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。而且这样的词句,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,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。所以,诗眼的锤炼,要立足于全篇,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。
       比如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: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,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。最后一句“应是绿肥红瘦”是这首词的词眼。
       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。夜来风雨骤起,烦闷愁人,于是借酒浇愁,昏昏睡去,但一觉醒来,酒意并为消尽。三四两句,写在酒意朦胧中,记起了昨夜的风雨,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?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,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,居然说“海棠依旧”。
       这时,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“知否?知否?”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:“应是绿肥红瘦”。这几个寻常字眼,经李清照这么一组合,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。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。
       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。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,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,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,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。
       可见,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,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,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。
       抓住诗眼,捕捉最佳信息,深入挖掘诗词意蕴。
       诗歌的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,因而它的语言更是高度个性化,经常通过比喻、通感、双关等表达语意,从而使人感到含蓄、朦胧、多义。在诗词的语味中,要善于寻找最明亮的那颗珍珠,即警句,这是不可忽视的。“立片言以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”,警策之言俗称诗眼,它是诗中最凝练、最精神、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,最理清诗词脉络的盘节,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。
       能抓住诗眼或是文章的关键字句,就可以带动全篇,完成对诗作的欣赏,而诗眼存在于中心句或出现在标题上,常表现为动词、形容词或副词等形式。
       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,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:
       [1]用以翻出新意。如:“独恨太平无一事,江南闲杀老尚书”中的“恨”改为“幸”,“恨太平”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,“幸太平”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,一字之改诗意迥同。
       [2]借以增添情趣。如;“白玉堂中曾草诏,水晶宫里近题诗”之“中”改为“深”,“里”改为“冷”,,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“白玉堂”,“水晶宫”,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,超凡脱俗。
       [3]靠它增强形象性。王安石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,用“绿”字而不用“到”“过”“入”“满”等字,是取“绿”字的色彩;秦观的“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”是取“抹”“连”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。
       [4]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。如一首咏早梅的诗: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梅。”若将“数”改为“一”,“一枝”与“早”丝丝入扣。
      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,抓住了诗眼,明白了主旨,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。

线 索
       诗眼贵亮而用线贵藏。
       这里先提诗眼,陈与义《放慵》:“暖日薰杨柳,浓春醉海棠。”这两句里“薰”字“醉”字用得好,就是诗眼。但这个诗眼没有构成全篇的线索。下面讲构成线索的诗眼,这里举出三首诗来讲。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之五:“賸水——沧江破,残山——碣石开。绿垂——风折笋,红绽——雨肥梅。银甲——弹筝用,金鱼——换酒来。兴移无洒扫, 随意坐莓苔。”何将军山林里有賸水,是从江水分出来的; 有残山,是碣石山的分支形成的; 有折笋、红梅; 有弹筝,有酒。光说水、残山、笋、梅、筝、酒,像散钱一般,要有根线穿起来,这个线是“兴”,即游兴。为什么说“兴移”呢?因为这是一组诗,共十首, 第一首已点明“平生为幽兴,未惜马蹄遥”,为了寻幽探胜的兴趣, 所以到何将军山林来游赏。因此,这个“兴”本指游兴,所以看了賸水残山,看了笋和梅。游兴已移,移到喝酒听乐上去,就随  意坐在莓苔上会饮了。这个“兴”就把全篇贯穿起来,这个线索在结尾点明。
       杜甫《遣怀》:“愁眼看霜露,寒城菊自花。天风随断柳,客泪堕清笳。水净楼阴直, 山昏塞日斜。夜来归鸟尽,啼杀后栖鸦。”这首诗讲的景物,好像一句一样,各各独立有霜露,菊开花,风吹柳,听笳流泪,楼阴,山日,归鸟,啼鸦。这些独立景物也像散钱,要用 线索贯穿起来。这里用“愁眼”做线索,下面所写的种种景物,都从愁眼看出,这就把它们串联起来了。这个线索放在头上。
       杜甫《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》:“南纪风涛壮,阴晴屡不分。野流行地日, 江入度山云。层阁凭雷殷, 长空面水文。雨来铜柱北, 应洗伏波军。”这诗在怀念裴二,他是侍御史,唐朝称御史为端公。裴二出使到南方, 南纪指南方。这诗写南方景物,“野流行地日,江入度山云”,流潦满野, 日照其中, 是指雨后日出; 度山的云, 与江水相接,是晴而又雨。“阴”贯起来了。第三联写雷声隆隆,水面起波纹,用“雨来铜柱北”的“雨来”两字来贯串。
       从上面三例看来,三首诗的线索,一首在结尾点明,一首在开头点明,一首在头尾点明,靠这些点明的字眼,把诗中所写的景物贯串起来,构成了诗的线索。

     
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22年7月30日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52

主题

1101

回帖

3967

积分

版主

随笔杂记版主

积分
3967

热心会员栏目版主

发表于 2022-7-30 22:42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
睿智的眼光,独到的见解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89

主题

456

回帖

2058

积分

版主

诗词理论版主

积分
2058

栏目版主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7-31 22:33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无心真语 发表于 2022-7-30 22:42
睿智的眼光,独到的见解。

谢谢版主赏赞!晚上好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文学论坛【官方网站】 ( 京ICP备2021037395号-1 )

主办:文朋诗友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:bjwpsy@163.co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