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47|回复: 0

[原创] 窗外的风景(散文)

[复制链接]

297

主题

6

回帖

1992

积分

版主

专栏版主

积分
1992

栏目版主

发表于 2024-6-3 15:40:4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窗外的风景(散文)



钱钟书先生在《围城》里说:“城外的人想冲进去,城内的人想逃出来。”这是一种现象,也是一种思考。
仲春时节,阳光明媚,暖意融融,正准备着去山里呼吸几天纯净的氧呢!不料,太太身上的旧疾复发,只能住医院治疗了。真的,事与愿违哟!
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,有规模有档次,豪华敞亮。我们住在9楼,即便不是太高,依旧有着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优势。
缕缕清风,从东南一线吹来,撩动着婆娑的绿树,捎带着轻柔的柳絮,像是表演给人看似的,既有动感又很悠闲。太阳不知是什么时候升起的,空间莽莽苍苍,仿佛有雾,却又什么都能看见。天底是蓝色的,一簇簇白云想要遮盖些东西,却又无法掩饰天的高阔与豁达。倒是那连绵不绝,跌宕起伏的高楼,以突兀之姿,以夸张之形,以守拙之势……或割据一方,或连带称雄,或坐地为廓,使得一个区域,甚至更广阔的地方,都有了峥嵘与豪迈的氛围。
高铁就在不足200米之处,还是高悬在半空之中的。一桥飞架,璀璨如虹,逶迤若龙。一天24小时,来来去去的动车,不停留,不间断。道两边,是安装了隔音墙的,而动车飞驰的声音,依旧在耳畔萦绕。每一列车,都是一股强劲的风,都似一波汹涌的浪涛,都有着猜不透的故事。
稍远些的地方,一左一右,两道高架桥,如同两条大河,穿云截雾,跨楼越巷,直扑远方而去,滚动的不仅是车流人流,更是时代发展那永不停息的潮流。
一座水族馆,几座公园,几所学校,几家银行,还有数不清的住宅小区……都与医院相邻而居,城市的元素,城市的格局,城市的……应有尽有,既古老又现代,既沧桑又辉煌。
病房里很温馨,长长的走廊,一门挨着一门的病房,温柔的灯光,和蔼的医生,热情的护士,融洽的病友……然而,与窗外的世界相比,医院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,更是一个让人不能不来,又无时不想逃离的地方。人在这里,可以坐着,可以站着,可以躺着,可以走动,也可以踏步跳跃,却又有着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羁绊。这种羁绊,既有医患之间的约束,更多的则是患者与家属心中所寄予的期待。一层玻璃窗户,薄如纸张,却似一道隔离的闸;一副木门,能开能闭,运转自如,却又如同一块淬过火的钢板,结实得不可以开一个细微的口子。病人,是画地为牢的囚徒。我这无病的人呢?倒自己将自己也桎梏在其中了。
我的故乡,就在古城的西南一隅。自然的小村落,一条小河擦着村头而过,四周还有好几个村子,相连成为一片。可惜了,没有公路,水上也不能行船。对10里外的镇子,只能仰望;对50里之遥的古城,也就只有向往加叹息了。一个孤独的存在,仿佛是都市角落里的一粒尘埃,纷繁复杂的喧嚣与躁动,与我那个小村子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。
少年的我,常常会站在村头向着东方眺望,目光所及之处,便是古城西门外大蜀山的山顶。山顶上显现着两座山峰,一高一矮。矮的山峰上,什么都没有,只是黑郁郁的一片。高的山峰上,有电视台的发射塔,塔尖似乎要刺破青天。就在发射塔的下面,有一座小楼,白色的墙壁,墨色的背景,非常明显,尤其是在傍晚夕阳的照耀之下,更加清晰醒目。
问题是,我能看见它,它却看不见我。
我便呆呆地看着,看着……我知道,越过了大蜀山,就是古城。古城里,高楼大厦有多少,著名的大钟楼钟声能传播多远?宽阔的柏油公路有多少,尤其是长江路到底有多长?穿梭着前进的大汽车小汽车有多少,江淮汽车都卖到哪里去了?等等,都是我想知道的!
我挥了挥双臂,幻想着能变成一双翅膀,上下一扇,双脚一蹬,并可以腾空而起,跨过稻田,越过麦地,䠀过河流沟渠……
一眨眼,梦醒了,我已然在古城里生活了几十年。
我在逍遥津里寻觅过年少的梦想,我也在包公祠里思索过人生,我还……
待在医院里,眼前看到最多的,还是病友蹒跚的脚步;耳畔回响最清晰的,也还是医生的提醒与叮嘱……吃,无法吃得下;睡,根本睡不着……
这是第几天的清晨?又是医生查房的时刻了。主任是位女士,50岁左右的年纪,一头短发,一件合体的白大褂,举手投足,无不透着端庄与智慧。只见她随手接过主治医生递上来的病历夹子,一边翻看着病历,一边笑嘻嘻地说:“手术很成功,恢复得也不错,再观察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。”
瞬间,犹如一阵春风拂来,把埋在我心里的阴霾吹散了。我的双眼紧盯着她的脸,这张脸,圆圆的,五官精致,笑靥如花。嘿!就如同昨天朋友来探望时送的那一束花,那么的清丽,那么的柔美,那么的温馨,那么的亲切。
顿时,我倒想起了不久前再一次地登上大蜀上,遥望故乡的情景来了。大蜀山已然是古城之内的山了,而我的故乡还在古城之外。但是,故乡在城市发展,乡村振兴的大潮中,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小村子为了江淮大运河的建设,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村子拆了,村子的原址,成为运河边的一处公园。故乡的亲人们,在阵阵的鞭炮声中住进了政府统一建设的住宅小区。故乡移位了,乡亲们却在一夜之间甩掉了祖祖辈辈都不曾放下的农民帽子,成为古城居民的一员了。
我站在大蜀山的最高峰,看故乡不是太清晰,却能感受到,那是一片郁郁葱葱,生机勃勃的美丽之所在。
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名句:“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!”所指向的,又岂止是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哟。
我在医院里,我也在城市里,我更是在我的中国里!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2024年5月9日写于合肥某医院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文学论坛【官方网站】 ( 京ICP备2021037395号-1 )

主办:文朋诗友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:bjwpsy@163.co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