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潭柘寺拾零
文/秋枫赋(行耘)
“先有潭柘寺,后有北京城”,这座位于北京门头沟、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刹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(公元307年)。其兴衰跌宕的历史、“一峰当心,九峰环抱”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、还有那些美好祥瑞的传说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游人宾客。
敬佛犹循旧例,游园可觅芳丛。两个条件,这里都具备了。每年的清明前后,京西潭柘寺就成了人们礼佛、踏青的好去处。
在家猫了一冬的秋枫自是不甘寂寞,早就惦记着潭柘寺优美景致。且不说古刹周边的“千峰拱翠”、“九龙戏珠”、“万壑堆云”等大景观,单就“二乔玉兰”、“百事如意树”、幽静处的“金镶玉竹”、还有那条阅尽人间冷暖、被千万人触摸过、光可鉴人的“石鱼”、山门前的“盘龙松”、大殿两旁的“帝王树”就足够我流连。
“心想事成”,本打算自己乘地铁转931公交车前往,正赶上几个弟弟休息,弟妹们也安顿好自家的事情,一家人高高兴兴开了两辆车一同前往!
“姐弟同游”,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,高兴!
走进这千年古刹的山门,苍翠 的底色映衬着红墙黄(灰)瓦、金顶辉煌,白塔隐现其间,白玉兰、紫二乔,竞相盛开;酷似白丁香的“探春” 依偎在红墙一侧 ,秀眼迷离着开得那么灿烂。大殿的飞檐遮不住春光满院 ,古朴与现代、历史与今春的 对话吗?一份儿肃穆,几多庄严!
我们姐弟几个是来得早的,刚刚八点钟。站上 后山的高台 ,蓝天碧彻,霞光初现,远处青山脉脉,梵音清澈,脚下香烟袅袅, 还有鸟鸣声声,花枝颤颤……没有了喧哗,没有人群的拥挤,难得一份儿早晨的闲适清静!
我随弟弟妹妹们拾级而上,虽不交谈,但每一步的前行似乎都能找到心灵的共鸣——洗涤心境 ,渡己渡人,依心立意、依心立行,心是真如……都在品味佛家禅意。在这千年古刹潭柘寺,我们是否体味到另一番人生境界?
心灵的享受,和我的亲人、和我的弟弟妹妹们在一起, 多么值得珍惜这难得清静美好时光!
二弟带队吧?这家伙,不循老路。走走停停间,我们来到“帝王树”前。所谓“帝王树”,其实是被称为活化石的两棵银杏树。秋天的时候我来过的,那是他最像帝王的季节 :无论是千年的树龄、还是树身的挺拔伟岸,更有他满树的金黄,如 龙袍加身一般,无一不体现着皇家的威势与尊严。
“帝王树”是两棵,分立大殿两边。东边那棵是“帝王树”而西边那棵应称为“配王树”、稍细些许;寺里高僧皆宜大师视他们为菩提树——佛门圣树。
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”,更何况是有植物 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!有灵气呢!这帝王树据说很是神奇 :每当一位帝王上台,东边那棵银杏树会长出一枝新杈;每当有一位帝王去世,会有一枝树杈折断……这次我特别留意这棵圣树顶部一块相当大的伤痕,虽然用水泥抹平了 ,却还是一块明显的伤痕!真的是一九七六年秋天断掉的大树 枝吗? 如果是,再怎么医治修饰也是无法愈合的——那块大伤痕烙进人们心底!
这里是龙王殿,还是称为“石鱼”殿?那条一米多长的青黑色石鱼一如去岁的姿态供奉在大殿西边廊檐下,它比去年更加光 亮了吧?关于石鱼美丽的传说,还依稀记得 —— 那真的是古老的传说 , 不用 “摆渡”了,刚刚碰到 当地一位作家先生,他为了写潭柘寺,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,人家是研究后写书的,秋枫信他。就连“白丁香”和“探春花”的区别也是那位作家老师为我 指点的……
美好的传说,干嘛不信?记录下来留给自己,留给喜欢的朋友们!
据说(还是据说),石鱼是早年间龙王爷手下的直系信徒,被献给了玉皇大帝。玉帝就把它放养在瑶池里面——估计王母 娘娘也是同意并亲 自喂养过的!真真是宝物啊!
那年京城大旱,玉帝是体恤民生的好神仙啊,他先是命令老龙王降雨,然后忍痛割爱, 借着雨夜 又把宝鱼派往潭柘寺。宝鱼离开瑶池来到凡间,下界的第二天办理完通关文碟,就以石鱼的身份常驻潭柘寺了。
石鱼安顿下来后,除了完成龙王赋予的给水抗旱使命,还担负起为百姓减灾去病的义务,而且有求必应!但,所求之人必须是行善心诚者。据说当年抗击日寇的八路军,活跃在太行山区,离这里不远,他们英勇杀敌。百姓们一心支持自己的队伍,还联名祈告神鱼保佑,战士们有 了伤痛灾病很快康复。小鬼子进了太行,尸 填沟壑,他们的武士道、六士 道,因为强盗行径就全没道了!
说了这么多“据说”,我也摸摸石鱼吧! 接触真善美的东西,总会 净化心灵。心净,百病则不侵。
来了几次潭柘寺了?记不清。随单位 ,随朋友,陪外孙、女儿……游伴不同感悟不同。看到柘树下方的台阶了吗?那是我小外孙第一次 见到人们上香祈拜后的“实践地儿”:从台阶上滑下去、爬上来,再滑下去,再爬上来, 滚得泥猴似的,然后趴下,冲着 千年柘树和盛开的牡丹磕起头来!呵呵,孩童的天真与虔诚……
不管来几次这里,真要读懂这千年古刹的历史、厚重的文化、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佛学,深感自己过于轻浅 了些, 自是不敢动笔写潭柘寺的什么、什么。今天姐弟同游,着实令我高兴感动一番!打个擦边球吧,写下这《潭柘寺拾零》 小篇什,聊以记之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