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祁山剑客 于 2024-8-13 20:17 编辑
衡阳的大雁文化 衡阳的大雁文化起源于东汉时期,文脉绵延,传承至今。 (1)东汉时期,杰出的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、发明家、地理学家、文学家张衡①《二京赋·西京赋》:上春候来,季秋就温。南翔衡阳,北栖雁门。②《鸿赋》:南寓衡阳,避祁寒也。 (2)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在建章台公宴时给曹丕的献诗《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》:言我塞门来,将就衡阳栖。 (3)南北朝·刘孝绰《赋得始归雁》:洞庭春水绿,衡阳旅雁归。 (4)南北朝·庾信《和侃法师三绝诗·二》:近学衡阳雁,秋分俱渡河。 (首次以衡阳雁指代大雁,成了大雁的代名词。隋朝时,受到大雁文化的影响,南岳第一峰、梁武帝赐名的“烟雨山”改名为“回雁峰”、山上的“乘云禅寺”改名为“雁峰寺”,而衡阳城也逐渐被称为“雁城”)。 (5)唐·李白《菩萨蛮·举头忽见衡阳雁》:举头忽见衡阳雁,千声万字情何限”。 (6)唐·杜甫《归雁二首》:万里衡阳雁,今年又北归。 (7)唐·柳宗元《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》:晴天归路好相逐,正是峰前回雁时。 (8)唐·王昌龄《寄穆侍御出幽州》:莫道蓟门书信少,雁飞犹得到衡阳。 (9)唐·高适《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》:巫峡啼猿数行泪,衡阳归雁几封书。 (10)唐·温庭筠《赠僧云栖》:衡阳寺前雁,今日到长安。 (11)唐·孟贯《归雁》:春至衡阳雁,思归塞路长。 (12)宋·范仲淹《渔家傲·秋思》: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 (13)宋·王安石《送刘贡甫谪官衡阳》:万里衡阳雁,寻常到此回。 (14)宋·刘克庄《衡永道中》:过了衡阳雁北回,乡书迢递托谁哉? (15)宋末元初·文天祥《咸淳甲戌第二朔予道槠洲里笔畋方谏自长沙来》:君为湘水燕,我作衡阳雁。 (16)元·傅若金《回雁峰》:登高欲访平安字,二月衡阳雁已回。
(17)明·王恭《春雁》:春风一夜到衡阳,楚水燕山万里长。 (18)明·姚汝循《回雁峰》:回雁峰头望帝京,寒云黯黯不胜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