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597|回复: 1

[原创] 苏州寒山寺

[复制链接]

103

主题

9

回帖

703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03
发表于 2023-12-2 16:49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3-12-2 16:53 编辑


苏州寒山寺


司马从戎



当我第一次拜访寒山寺,路过寺外的“枫桥”时,发现闻名遐迩的千古名桥上,竟然空无一人,心中不免有些失落!


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,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(公元502-519年),初名“妙利普明塔院”。因唐代诗人张继一首《枫桥夜泊》而名扬天下。


近些年来,有学者考证认为,唐人张继诗《枫桥夜泊》里所说的“寒山寺”,不是明清以来的苏州寒山寺,这只是唐人作诗的用典语言,来自同时代诗僧皎然《闻钟》的“古寺寒山上”的诗句。而寒山寺的开山自普明塔院始,即唐高宗永徽元年(公元650年)之名,后发展为封桥寺,北宋称之为枫桥寺,南宋称之为普明禅院,元明之际的姚广孝开始称之为寒山禅寺。也就是说,张继诗中的“寒山寺”并非实指。


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。因为在《全唐诗》中,提及“寒山寺”的,一共有四首,除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外,另有韦应物的《寄恒璨》、刘言史的《送僧归山》、方干的《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》。三位诗人与张继一样,都来过苏州,三首诗中的“寒山寺”,与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诗一样,指的都是苏州枫桥寒山寺。都是实指,而不是某些人所猜想的,是虚指什么“寒山上的寺庙”。


唐天宝十二年(公元753年),襄樊人张继科举得意,高中进士,但却在铨选(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,也就是吏部主选文官,兵部主选武官)中落第,又适逢安史之乱,为避战乱及排解愁绪,张继来到了江南。他路过苏州寒山寺时,吟出了那首让无数人折服的《枫桥夜泊》,寒山寺一举声名大振。


根据张继的有关作品所提供的线索来看,他到过今天的南京、无锡、苏州、杭州和绍兴等地。细考其诗作可知,他曾游览了苏州的阊门、灵岩山和枫桥等地,写下了《阊门即事》、《游灵岩》和《枫桥夜泊》等三首诗篇。


《阊门即事》诗云


“耕夫召募逐楼船,春草青青万顷田。
试上吴门窥郡郭,清明几处有新烟?


“阊门”,就是苏州的西城门。《阊门即事》所写的,实际上就是苏州战乱后的破败景象。不过这个战乱并非“安史之乱”,因“安史之乱”只波及黄河流域的河北、河南、河东、关内四道,并未波及江南。这个战乱,是指唐肃宗上元元年冬天发生的“刘展之乱”。


我们再来看看张继《游灵岩》这首诗的前四句:


“灵岩有路入烟霞,台殿高低释子家。
风满回廊飘坠叶,水流绝涧泛秋花。


“灵岩”就是灵岩山。灵岩山也在苏州古城的西门外,离枫桥只有二十多里路,并不算远。张继游览灵岩山之后,接着再游览枫桥景区,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。


张继关于苏州的三首诗篇,充分说明了《枫桥夜泊》中的“寒山寺”是实指,而非虚指。


张继吟出《枫桥夜泊》时,大概不会想到这首诗会对后世产生这么大的影响。《枫桥夜泊》一经传播,很快便以美妙的江乡意境和恰到好处的失意情怀,打动了众多的文人骚客。继张继之后,诗人们纷纷以寒山寺周边风景为吟咏对象,创作了诗篇无数,可惜无一能超越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。


一千多年来,到寒山寺勒石刻碑以期留下雅迹者不乏其人,如今寒山寺院内丰富的名人诗文碑刻藏品就是最有力的证明。甚至今人,也仍然对寒山寺吟咏有加,在互联网上就有许多这样的帖子,令人印象深刻。


自从张继写出《枫桥夜泊》这首千古绝句,寒山寺声名远扬。后来者络绎不绝。宋代大诗人陆游也写下了“七年不到寒山寺,客枕依然半夜钟。风月何须轻感慨,巴山此去尚千重”的诗句。许多的文人墨客在寒山寺留下了墨宝,或立下诗碑。据《寒山寺志》记载,寺内第一块诗碑为宋仁宗时期的宰相王硅所立。


明代唐寅(公元1470-1524年,字伯虎)在遭遇“科场案”之前,他的父母、妻子、妹妹已相继去世。科考下狱回到家里之后,继室与其反目。家贫如洗,举目无亲,唐寅为消解内心的苦闷,曾离开故里,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。之后回到苏州,在桃花坞治圃准备居住,这一年唐寅三十四岁。


在桃花坞中居住之后,唐寅与佛教有了较多的接触。根据现存唐寅诗文及相关记载,约略可见唐寅一生中曾参访过的佛寺主要有:东禅寺、寒山寺、西山法华寺、竹堂寺、广福寺、治平寺、报恩寺等。


在这七所佛寺中,仅有寒山寺在唐寅文集中留存有一诗一文,其他佛寺有些是一首作品,有些甚至没有作品,只是通过他的朋友的作品提及他曾经去过。由此可见,唐寅对寒山寺是情有独钟的。


《寒山寺》是唐寅《姑苏八咏》组诗中的一首。在《寒山寺》诗中,他写到:


“金阊门外枫桥路,万家月色迷烟雾。
谯阁更残角韵悲,客船夜半钟声度。
树色高低混有无,山光远近成模糊。
霜华满天人怯冷,江城欲曙闻啼乌。


此诗重在描写寒山寺周围的景象,诗境清冷孤寂。


从他的《姑苏八咏》的内容上来看,八首作品描写的都是苏州名胜之地,然而八首作品中有五首的尾联都有“空”字,其余三首也充斥寒索之意,由此推测,这组诗歌必定创作于唐寅科考案之后不久。


此时的寒山寺,经过改朝换代的战火,大钟已经湮没于乱世之中。前面提及唐寅的《寒山寺》诗中“客船夜半钟声度”,应只是对历史的一种回忆。


寒山寺的本寂法师曾力图重现昔日景象,夜飘钟声,而唐寅也积极呼吁,号召人们重新铸造新钟。唐寅与寒山寺相关的第二篇作品便是《姑苏寒山寺化钟疏》,其中提到:


“...本寺额号寒山,建始普明。殿宇粗备,铜钟未成。月落乌啼,负张继枫桥之句;雷霆鼓击,愧李白化城之铭。今将鼓烘炉以液精金,范土泥而铸大乐。


...偈曰:姑苏城外古禅房,拟铸铜钟告四方。试看脱胎成器后,一声敲下满天霜。”


文章从佛寺钟声可以为众生抛却烦恼的意义出发,论及当日张继诗歌景象的不复存在,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,再铸新钟。


后来,在各方的努力下,寒山寺又恢复了昔日钟声长鸣的景象。遗憾的是,这口钟后来却被销毁。据清徐崧、张大纯《百城烟水》载:“明嘉靖间(公元1522-1566年),僧本寂铸钟建楼,钟遇倭变,销为炮。”


日本有一位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诗人和画家,名叫山田寒山(公元1856-1918年),自称“中国寒山寺僧”。此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访问中国时,来过寒山寺,当他听说钟楼的大钟是流入日本后,就回国四处寻找,但是找了很久也没找到。于是他就募集资金,在清光绪三十二年铸造了两口仿唐青铜乳头钟,一口送往寒山寺,另一口悬挂在日本馆山寺。


山田寒山寻钟、铸钟、赠钟的事,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很有影响的,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,名为《赠钟因缘》。


山田寒山赠送的仿唐青铜乳头钟,曾经悬挂在寒山寺大殿右侧,后来收藏起来了。也就是山田寒山赠送大钟的那一年,江苏巡抚陈夔龙主持重修寒山寺和钟楼,并重新铸造了一口黝黑大钟,钟身高1.2米,钮高0.3米,口径1.082米,重约2吨。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悬挂在寒山寺钟楼里的这口大钟。笔者首次拜访寒山寺时,就曾从容地敲响这口大钟。


“佛心天子”之称的雍正皇帝(公元1678-1735年),自幼喜读佛典,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。他广学多闻,曾广交僧衲。


通观雍正的著录,可知他平时是显得十分自负和自信的,当时许多的禅僧均不在他眼里。即使有些被人公认的禅宗高僧,如宋代名重一时的临济宗大禅师大慧宗杲等,他也颇不以为然。


他每到一处,只要看见寺院,一定会进去参拜。闲暇时,他常与高僧大德谈禅论佛,从中悟出了许多精湛的佛理,这对他在位管理政权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

雍正颇有眼光地发现并挖掘了“寒山、拾得和合思想”对于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的巨大价值。这既有政治因素,也有出之于内心的禅修境界体悟的真实感受。


满人政权要稳固,必须与汉文化和合,防止异端思想。故和合思想既符合佛教义理,又契合当时的政治需要;既赞扬了寒山、拾得的道业,更颂扬了雍正的盛德,进而影响到整个思想文化界。


雍正在敕封寒山、拾得为“和合二圣”的同时,1733年,他又为《寒山子诗集》亲自作序。该序文曰:


“寒山诗三百余首,拾得诗五十余首,唐闾邱太守写自寒岩,流传阎浮提界。读者或以为俗语,或以为韵语,或以为教语,或以为禅语,如摩尼珠体非一色,处处皆圆,随人目之所见。朕以为非俗、非韵、非教、非禅,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。永明云:‘修习空花万行,宴坐水月道场,降伏镜里魔军,大作梦中佛事。’如二大士者,其庶几乎。正信调直,不离和合因缘;圆满光华,周遍大千世界。不萌枝上,金凤翱翔;无影树边,玉象围绕。性空行实,性实行空;妄有真无,妄无真有。有空无实,念念不留;有实无空,如如不动。是以直心直语,如是如是。学者狐疑净尽,圆证真如,亦能有无,一体性行,一贯乃可,与读二大士之诗。否则随文生解,总无交涉也。删而录之,以贻后世。寒山子云:‘有子期,辨此音’。是为序。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御笔。”


从这个序文内容来看,雍正对寒山和拾得应是相当崇拜的,同时也对《寒山诗》十分赞许,作出“朕以为非俗、非韵,非教、非禅,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”的结论,可见他对《寒山诗》是有过相当深入的研究的。


这样,经过雍正的相助,寒山诗从民间流传转变为了官方推崇,这极大地提高了寒山诗的社会地位,扩大了寒山诗的影响范围。


另外,寒山寺为雍正帝所作的序刻石立碑,这大概是在全国寺庙中仅有的。在千万文人墨客和游人的眼里,无疑也使寒山、拾得的和合形象更加生动和具体,和合精神更加发扬光大。


这块雍正御制《寒山子诗序》碑,给寒山寺增添了光彩,扩大了寒山寺的影响力。由于雍正特殊的身份和地位,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,进一步加深了官吏和知识分子对寒山子与寒山寺的认同。


寒山寺蜚声中外,故知道寒山寺的大有人在,而对于曾经主持过寒山寺的寒山子本人的生平,却知之者甚少。


寒山,生卒年及姓名不详,大致生活在唐中期,原籍陕西咸阳。从他留存传世的诗作可知,其家境原来是比较富裕的,曾经历过“联翩骑白马,喝兔放苍鹰”的豪放生活。有妻室。


年轻时,他多次赶考失利,“年少三年余,曾经四五选。”结果是“东守文不赏,西征武不勋。”仕途无望,“缘遭他辈责,剩被自妻疏。”再后来,“根遭陵谷变,叶被风霜改”,于是远走他乡,隐居浙江天台翠屏山。其山深邃,名寒岩,于是自号寒山。


在元代,寒山诗被传入朝鲜、日本,近代又被译成日、英、法等多种文字,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

寒山和拾得两位禅师对寒山寺贡献巨大。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,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,欺我,辱我,笑我,轻我,贱我,恶我,骗我,如何处治乎?拾得曰:只是忍他,让他,由他,避他,敬他,不要理他,过十年后,你且看他!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48

主题

3035

回帖

8181

积分

超级版主

超版|散文专栏首席

积分
8181

敬业首席超级版主

发表于 2024-7-28 18:56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厚重的人文,提读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文学论坛【官方网站】 ( 京ICP备2021037395号-1 )

主办:文朋诗友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:bjwpsy@163.co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