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93|回复: 0

[原创] 呼伦贝尔大草原

[复制链接]

103

主题

9

回帖

703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03
发表于 2023-12-29 07:41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3-12-29 07:45 编辑


呼伦贝尔大草原

司马从戎


对辽阔的草原早已向往。初秋季节,终于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,一遂心愿。

天公作美,晴。心情舒畅。

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,因境内有“呼伦湖”和“贝尔湖”而得名。

自大兴安岭以西,一直到蒙古国边境,都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部分。它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,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,与整个浙江省的面积大致相当。

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众多古代文明、游牧民族的发祥地,东胡、匈奴、鲜卑、室韦、回纥、突厥、契丹、女真、蒙古等民族曾于此地繁衍生息。它被史学界誉为“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”。

历史已矣,今人继之。汽车行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公路上,一路畅行。路面的地势虽然有所起伏,但总体上看来,可以说是一马平川,视野极佳。

在路上,忽然遇到了一个设于高台地上的观景台,游人们于是纷纷停车赏景。

站在观景台上,只见一望无际的草原上,白云悠悠,牛、羊、马成群。近处的清晰可辩,远处的则呈现为一个个的小点。

此处草原的牧草并不深,与我以前的想象有所不同。“风吹草低现牛羊”,是我对草原的原始印象。也许是这里的食草动物密度过大,使得牧草大量被食,因而来不及生长,长度变短?

远处的天和地连成了一线,这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天际线。草地如同一幅巨大的绿毯,连接着诗和远方。微风吹来,草香扑鼻。于是信步走下观景台,来到草原上。

置身于牛、羊、马群中,顿时成为了风景画中的一位牧人!草地上留有不少牛、羊、马粪,不过并不觉得脏。我们知道,牛粪可以糊墙,马粪可以当柴。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牛、羊、马群,感受立体而鲜活的生命,感触良深。生活是如此的真实,天地宇宙是如此的和谐,值得珍惜。

草原何其宁静,何其苍茫,何其辽阔,也何其神秘。白云飘过,不断变幻成不同的图案。公路在草原上延伸,消失在视野之中,似乎没有尽头。一切好像都是上天的安排!

动物们的生命进行曲与草原的宏大寂静之美,动与静相结合,构成了一副副美丽的图景,怎不叫人心旷神怡!

回到观景台,这才注意到台地一侧圈养着一些绵羊,不少游人把着牧草在喂食。牧草可以购买,20元一把。游客小朋友和小羔羊都特别可爱!

从观景台出发,继续前行。一路上,连绵的草原,蜿蜒的小河,点缀的湖泊,蒙古包上的袅袅炊烟,不尽的景致,美轮美奂。终于到达了宿营地,住进了蒙古包。

此处蒙古包是专为游客而筑,连成了一片,中间建有硬化的路面相通。只见每个蒙古包都编上了号码,还分别起了优雅的名字。

拉开围墙上的窗帘,就可以看到邻近的蒙古包。近距离地观察,发现蒙古包都呈圆形尖顶,顶上和四周均以厚毡覆盖。蒙古包主要有四大构件:围墙支架、天窗、椽子和门。虽然各处蒙古包的材料会有所不同,但在结构上应是大同小异的。

仔细端详蒙古包里的家什,发现里面除了大床,还有小床。电视等电器设备,一应俱全。特别是,还设有抽水马桶和淋浴间,全天供应热水,感觉草原地区的进步与城市是基本同步的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在蒙古包里发现有活的虫子。不过,这也间接证明,周围草地上的生态是很好的。

蒙古包的出现和发展有个过程。过去,随着草原地区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生活过渡,其活动范围越来越大;同时,一部分食草动物被驯服成了家畜,草原上出现了畜牧业的雏形。这就要求人们制造出一种便于迁徙的居室,蒙古包于是应运而生。

蒙古包在蒙语中称“格尔”,汉语为“家”之意,它是应用比较常见的建筑材料(例如木料、毛毡等)建造出的造型独特、可以随时搬迁的居所。两千多年以前,匈奴人居住的房屋被称为“穹庐”或者“毡帐”,此即蒙古包最初的原型,后经柔然、突厥、契丹等多个民族的传承和改造,逐渐演变为现今之蒙古包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
早期的蒙古包应该是简陋的,顶盖上可能覆盖的是牧草。可以想见,在没有电的时代,蒙古包需要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:点火和取暖。因此蒙古包里必然要储备大量的燃料,牧民的生活想必应是艰苦的。

现代的蒙古包已经大有改进,可以说是冬暖夏凉。蒙古包的顶毡和围毡都是采用上风头压下风头的设计,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风雪从蒙古包的外壁划过去,起到非常好的御寒效果。而且蒙古包都是选择以白色作为主色,形状是圆形的设计,这样在夏天就能对阳光有很好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。

我们安顿好了行李,从蒙古包里出来,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很大的“敖包”。于是立即从草原上的小路穿行,来到了这座敖包的面前。

这是一个人工堆成的“石头堆”,四周系满彩旗和哈达。旁边的碑石上则篆刻着关于这座敖包的历史记录,可见并非名不见经传。

在蒙古语中,“敖包”的意思是“堆子”或“堆砌物”。敖包通常看上去如同圆锥形石堆,其顶端插着柳枝和饰有祷文、彩色条带的旗帜。牧民认为柳树枝是神灵偏爱的住所,那些祷文旗帜则表达着对好运气的期盼。

须知,大草原上有无数的敖包。最早的敖包,是在草原上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,后来才逐步演变成祭山神、路神的地方,并成了祈祷丰收、祈祷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之所。

据说,敖包的显赫与成吉思汗有关。据《蒙古秘史》记载:蔑儿乞惕部是成吉思汗部的世仇,经常互相攻击。成吉思汗在早期曾被蔑儿乞惕人追赶,藏在不罕山上,蔑儿乞惕人绕山三圈,最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。

蔑儿乞惕人远去以后,成吉思汗说:不罕山掩护了我,保住了我的性命,我将每天进行祭祀,每日祝祷,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。说完,即“挂其带于颈,悬其冠于腕,以手椎膺,对日九拜,酒奠而祷”。自此,对山川的祭祀成为了一桩十分严肃的大事。

元代,忽必烈曾制典规定,皇帝与蒙古诸王,每年须致祭名山大川。由于草原上没有山或离山较远,牧民就“垒石像山,视之为神”,于是敖包数量日多。

清朝时期,随着喇嘛教在蒙古社会的传播,各部落每年都举行“祭敖包会”,并成为习俗。祭祀仪式结束后,会举行传统的赛马、射箭、摔跤、唱歌、跳舞等娱乐活动,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,互诉衷情。从此,敖包真正地进入了广大草原人民的生活之中。

敖包一直承担着对人们心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。有一首歌曲,叫《敖包相会》,就是描绘草原上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的,它寓意着敖包的神圣和美好。

我们来到的这个敖包,管理人员专门售卖哈达,游人买后即可将其系在敖包上,然后围着敖包绕行数圈,以求福祉。游人如有意愿,还可请专门的祭祀从业人员进行心理抚慰,以冀获得吉祥和平安。

敖包是草原历史的见证者,它是牧区人民的精神寄托。不可轻视,不可亵渎,不可怠慢。

骑马是牧民们最擅长的一项活动,它几乎是草原人民与生俱有的本领。在草原上,现在游人们可以付费骑马,这样的场所非常之多。成年游客可以单独骑一匹马,年幼的游客小朋友可以与驯马师共骑一匹马。游人骑马行走时,驯马师会一路伴随骑行。

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骑马,因此非常谨慎。不过,适应了一段时间以后,我就渐渐地放松了。经验之谈是,骑在马上,动作幅度不要太大,以免引起马的误解。最后,我骑在马上,马儿竟然可以一阵小跑了!

在草原上看演出,非常有趣。首先是骑马表演,青年男女上马、下马表演,非常之快。马背上倒立表演,头部倒立、肩部倒立表演,非常之稳。站在马背上策马奔驰,极其剽悍。骑在马上拾取摆放在地上的哈达,则动作迅速。套马表演,有牧杆套马---把杆头系着的绳圈套住马匹的脖子,有绳索套马---把带着绳圈的长绳甩向奔驰的马群以套住马匹的脖子。

几十、上百匹烈马绕场奔驰而过,一圈又一圈,场面极其震撼。在冷兵器时代,骑兵的战斗力是强大的,蒙古民族就是依靠骑兵部队称雄亚欧大陆的,从而赢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。

摔跤是蒙古族人民最隆重的竞技活动之一,700多年前,它就已成为那达慕大会的男子比赛项目。摔跤比赛比的是勇敢和力量,技巧和平衡。摔跤比赛时,观众们的加油声和呐喊声,不绝于耳。

弓箭是古代蒙古族人民狞猎的工具,和重要的征战与御敌武器。蒙古民族以能骑善射而闻名于世。射箭比赛比的是眼力、臂力和判断力。只见在奔驰的马匹上,骑手们弯弓搭箭,依次射向靶标,赢得一次次喝彩。

舞蹈活动则极尽炫酷之能事,有民族舞,也有现代舞。蒙古族舞蹈以节奏鲜明、热情奔放为主要特点。动作中常以抖肩、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、热情开朗的性格。男子的舞姿造型则挺拔豪迈,步伐轻捷洒脱,表现出蒙古族男性的剽悍、刚劲和英武之美。

据说在舞蹈表演的演员中,有不少来自于邻国蒙古国。显然,现代交通的便利对人民交往的影响是巨大的。在今天这个地球村时代,他(她)们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。

呼伦贝尔大草原流行传统的蒙古族食俗。饮食有面食、肉食、奶食、茶食等。蒙古族习惯地把肉食称为红食,肉类主要有牛、绵羊肉,其次为山羊肉、少量的马肉。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、烤羊、炒羊肚、羊脑烩菜等数十种。蒙古族把奶食称为白食,饮用的有:鲜奶、酸奶、奶酒;食用的有:奶皮子、奶酪、奶酥、奶油、奶酪丹等。

不过,在游客食堂、饭店等处,现在已有各地风味的食物供应,非常方便。因此,游客大可不必担心饮食的问题。

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美好的。由于时间关系,没有来得及参加篝火狂欢晚会。下次再来!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文学论坛【官方网站】 ( 京ICP备2021037395号-1 )

主办:文朋诗友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:bjwpsy@163.co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