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57|回复: 0

[原创] 法国巴黎随笔

[复制链接]

103

主题

9

回帖

703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03
发表于 2024-1-6 16:32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4-1-6 16:36 编辑


法国巴黎随笔

司马从戎


徐志摩先生曾经说过:“咳巴黎!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。”但他也还说过:“尝过巴黎的,老实说,连地狱都不想去了。”徐先生的这番说法,想必只是一种哲学表述。

巴黎声名远扬,如果有机会,还是应该去转一转的。要是时间充裕,可以面面俱到。倘若停留的时间很短,那么对游览建筑就只能敷衍一点了,尽管那是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一条捷径。倒是河流,我是说大体上是一个城市灵魂的河流,是值得特别端详一番几番的。

巴黎的灵魂,便是塞纳河。

巴黎位居盆地中央,塞纳河自东南方向流入巴黎,环流西岱岛,然后从西南方向流出巴黎,大体上在巴黎市区形成一段圆弧。巴黎的这种城市布局,其实与中外很多城市是相似的,一河一岛(洲)或数岛(洲),先后发展,彼此依托。

河流之于城市,很重要,那是灵气之所在。大凡上佳之水,自会有人拿它作文章。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就曾经在《密腊波桥》中写道:

“一日日,一周周
时光
与爱情
都如密腊波桥下的塞纳河水
一去不复返”

这与我们中国人感叹“逝者如斯”,算得上是异曲同工吧。

巴黎可不是法国的孩子。早在2000多年前,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那个小小渔村,就已生机勃勃。公元4世纪,罗马人在岛上建立了“巴黎吉”首府,巴黎算是正式得名,而法国此时还只是个原子。由此可知,巴黎的发展,靠的确实是一个水字。

人们倒是亲切地把巴黎称为“塞纳河的女儿”。塞纳河看起来比较干净,表明巴黎人对塞纳河的呵护是用心的。不用细究也能大体知道,经历过初期工业化时期的塞纳河,估计也曾有过污染严重的阶段。

巴黎靠水吃水。巴黎的规划和发展,大体上就是沿着塞纳河做文章的,历代知名的景点大多都在塞纳河附近,堪为佐证。

有河便有桥。据称巴黎有桥30又6,其中26座桥的历史在100年以上。最古老的桥已有2000年的历史,连接西岱岛与河岸,屡经修缮。我以为,巴黎的大多数桥,在其兴建过程中,恐怕并非仅仅考虑了交通功能,巴黎人还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观念赋予了其中。比如亚历山大三世桥,精雕细刻的味道就非常突出。

巴黎曾是雨果、巴尔扎克、大仲马等文坛巨匠的创作源泉。塞纳河也曾是法国“印象主义画派”的灵感源泉,据说画家们常常静静地坐在塞纳河边,体认自然风情。我不知绘画之妙,想必从容和寂寞、细心和大手笔,都是至臻之法。

像意大利人说: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”一样,法国人也喜欢说:“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”。其实在欧洲,前一句话更为人知。

巴黎自公元6世纪建都算起,也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,其间城市标志性建筑不断兴建。知名的卢浮宫建于12世纪末,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至14世纪,协和广场建成于1775年,凯旋门建成于1863年,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。

巴黎的这些古代建筑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,可能与其建筑材料为石、砖有关。石、砖结构不易腐烂,不易遭火灾,能存留下来的概率自然就要大得多。

巴黎的品位举世闻名,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,剧院,和其他文体设施。在卢浮宫博物馆,收藏有许多珍品,如维纳斯和达.芬奇所绘的蒙娜丽莎肖像等。博物馆藏品之多,实在使人难以一一浏览。

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规模虽然不算大,可那因着雨果先生的名篇而璋显的魅力,对游客还是诱人的。沿着422级窄窄的旋梯拾级而上,心里未免有些不踏实。不过想到雨果先生笔下的人物是不是会从哪里突然冒出来,也感到有些刺激。

巴黎有着耀眼的过去,也有着发达的今天。巴黎文脉绵延,与历代政府重视文化建设的传统有关。1881年2月26日,曾有60万巴黎人在雨果的窗前游行而过,庆贺他的80寿辰,这样的盛事,难道不能体现法兰西民族对文化艺术的极度推崇?

2002年,在大仲马200年诞辰之际,法国政府把他的遗骨隆重地迁到了巴黎“先贤祠”。在那里,大仲马与雨果、左拉地下为邻。可惜的是,我们的曹雪芹先生已经尸骨无存,即便后人有心拜谒,祭一曲《枉凝眉》,也找不到地方了,这怎么着也是一桩憾事!

现在,法国对文化教育的投资依然是非常重视的,比如1997年竣工的法国图书馆新馆,即密特朗国家图书馆,如今就像4本打开的大书屹立在塞纳河畔。它设施先进,以4幢投资巨大的钢化玻璃结构大厦为主体,造价超过100亿人民币。

这就是人文精神高扬的法国,它没有把辉煌的文化历史当成包袱,吃老本,它还在不断地作出新的努力。

巴黎人大多显得比较体面,神情自信,生活悠闲。一个新兴城市是不会有这样的精神面貌的,因为新兴城市还不能使人们充分融为一体,人群差异较大,无法形成成熟的生活样式。

巴黎是如此的多彩纷繁,游客们来此,往往只是走马观花,要想深刻了解巴黎,恐怕还不那么容易。

有一次我到法国Grenoble开会,碰到一位年轻的法国教授,他属于那种“见人熟”的人士。会议结束聚餐时,我与他相邻坐在同一个桌子。他询问我如何把中文从键盘上输入计算机,我大致给他讲了讲拼音和五笔字形输入方法。我说,熟悉中文输入方法肯定要比深刻了解巴黎容易得多。

接着,我又简要地给他谈了谈汉字从原始象形文字到现代汉字的演化过程,并以“日”“月”“水”“囚”“明”等字为例说明。他很兴奋,谈起了巴黎和法国。

他说,巴黎的成功,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恰当定位。巴黎的定位是独特的,那就是全球浪漫主义的圣地。他说,法国人造汽车坦克之类的工业品可能比不过德国,但法国尤其是巴黎有的是浪漫资源,包括自然景致、人的精神面貌、和全球对其约定俗成“浪漫之都”的共识。如果全世界的青年人都来巴黎旅游,喝咖啡、葡萄酒,买时装、香水,那巴黎的经济永远都不会有问题。

“那么,巴黎人与法国其他地方的人是否存在着较大的观念差异?”我问道。

他说,巴黎人在法国是有一些优越感,但与其说这是一种优越感,不如说仅仅是他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认同而已。

他又说,这也许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,犯不着对其大加伐鞑,生活要紧。又比如,一些加拿大的魁北克人认为,他们现在使用的法语才是传统的正宗法语,法国人目前使用的法语倒已经不是正宗法语了,但是却没有必要为了此事争得死去活来。

看来此事中外同理。

巴黎有不少有色人种人口,他们能在巴黎生活下去,表明巴黎的文明兼容环境还是较为宽松的。

在巴黎街头,黑白情侣相拥而过的景致并非鲜见。我得说,巴黎文明有机融合的程度大大超出了我原来的设想。各人种人民在巴黎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塑造着一个多文化文明,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而有意义的事情!

巴黎人甚至法国人是否已被过多的生活情趣磨灭了意志,二战中没作多少抵抗便向德国人投降?见仁见智。我的看法是:这可能与西方的价值观有关。当然,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,所谓“曲线救国”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。

成功人士到巴黎,或许能体会到久违的平常心。平民百姓到巴黎,也算能够开开眼界,在那里花几个钱,也还值得。

巴黎在东西方人的心中都有不错的名声。私意以为,巴黎的魅力主要在于:它把历史文明和现代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了。它不唯具有丰厚的文化沉淀,它还在不断引领着现代生活的前驱。

道可道,非常道。如果巴黎能用文字轻易地描绘出来,那便不是巴黎了。景致如此,风土人情亦复如此。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文学论坛【官方网站】 ( 京ICP备2021037395号-1 )

主办:文朋诗友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:bjwpsy@163.co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