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928|回复: 1

[原创] 长沙岳麓山

[复制链接]

103

主题

9

回帖

703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03
发表于 2024-2-26 11:38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4-2-26 11:41 编辑


长沙岳麓山

司马从戎


岳麓山,又名麓山,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,周长约八公里,海拔290米。前人以其为南岳衡山之足,名之“岳麓”。据《方舆胜览》记载:“岳麓山又名灵麓峰,乃衡山七十二峰之一。”

当然,像许多名胜之地一样,岳麓山之得名也有一种传奇说法。相传,很久以前,当圣祖来南岳传经布道的时候,衡山只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峰,圣祖的七十二个弟子都很不满意。圣祖便说道:“虽说‘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’,但衡山既是五岳之一,像如今这样孤孤单单,也确实不妙。我已向上天稟告,乞求赏赐我七十二个弟子每人一座山峰,现已蒙上天应允。”于是,地上出现了七十二峰,其中弟子云麓的山峰便是岳麓山,那也是云麓殉难的地方。

岳麓山的自然风光极为秀丽,春日杜鹃花映红山谷,秋日满山枫叶红如霞锦。然而,若唯如此,岳麓山还不足以名盛如今。岳麓山之成全,实赖麓山寺和岳麓书院的建立。

一、麓山寺的建立

西晋泰始四年(公元268年),竺法崇禅师振锡于岳麓山建立麓山寺,揭开了岳麓山人文胜地建设的序幕。

麓山寺又名慧光寺,万寿禅寺,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,现为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。

在山区建立新的寺观,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:有生活水源;有建舍取材之处;背风向阳,有一个好的小气候。麓山寺正是三者兼备的理想之所。该寺左临清风峡,右饮白鹤泉,周围是深壑林海。

麓山寺建立以后,东晋陶侃筑杉庵于山下,隋文帝时又建舍利塔于清枫峡,麓山寺碑文所述之频繁佛教活动及群众性修禊活动的开展,使得前往麓山寺参佛、踏青的人士越来越多,麓山寺渐入佳境,成为了“湖湘第一道场”。

唐武宗会昌五年(公元845年)灭佛运动时,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,僧侣离散。但从公元847年开始,又逐步得到恢复。

景岑禅师在旧址上重建了麓山寺,改名麓苑。现寺内“虎岑堂”就是为纪念他重修麓山寺而建的。但寺院的建筑范围在清风峡以上,清风峡以下殿堂未能修复。

唐代诗人杜甫漂泊潭州时,曾作《清明》诗:

“著处繁花务是日,长沙千人万人出。
渡头翠柳艳明眉,争道朱蹄骄啮膝。
此都好游湘西寺,诸将亦自军中至。
…”

那一年清明正好是三月三日,前往参佛的场面是何其壮观!关于寺庙的建筑,杜甫还曾写道:“寺门高开洞庭野,殿脚插入赤沙湖。”

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《麓山寺碑》,世称“北海三绝碑”,被推为艺林瑰宝。欧阳询的“道林之寺碑”,以及沈传师的“岳麓寺诗”石刻,也都成了镇寺之宝。诗人宋之问、骆宾王、杜甫、韩愈、刘禹锡、刘长卿、李群玉等登山游览,夜宿山寺、题壁赋诗,留下了不少瑰丽的篇章。

宋朝时期,麓山寺成为著名寺院之一,有从悦、智海等著名禅僧出现。从悦,赣州人,是临济宗黄龙派著名禅师真净克文(公元1025-1102年)法嗣,曾住持长沙麓苑(即麓山寺)。智海,人称“岳麓山禅师”,吉州泰和人,年二十,剃发受戒,辞师游方,经行湖南诸山,迁居麓山寺。后来麓山寺失火焚毁以后,他是主持重建的重要人物,重建时间为宋哲元年至八年(公元1086-1093年)。

元、明时,麓山寺两废两兴。明神宗万历年间(公元1573-1620年),妙光和尚主持在清风峡寺旧址处重建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万法堂、藏经楼等建筑,赐名“万寿寺”。明末高僧憨山大师德清(公元1546-1623年)曾住寺讲经。李东阳、张洵、张邦政等诗人均留下了佳句。

清朝时,在智檀、文惺等法师主持下,对麓山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修建,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方丈室都焕然一新。弥篙、天放等诗僧辈出,称为中兴时期。智檀法师有《岳麓衡书》、《剪曼篇》、《滇游集》等行世,文惺法师著有《妙法莲华经笺》、《南岳游仙记》、《岳麓杂咏》等集。弥篙著有《三会语录》、《南岳山居诗》、《岳麓山居诗》等。天放著有《十笏斋诗集》,并编纂《麓山寺志》三卷。

1944年,麓山寺的前殿及寮房被日机炸毁,仅剩下山门与后殿。幸麓山寺碑早已移置于山下,得以免难。

麓山寺前有两株古松,相传一株是六朝时所植,另一株稍晚,植于五代时期。清乾隆年间,暴风将五代松连根拔起,僧人补植一株大树,清光绪年间遭冰冻雪压摧毁,僧人再补栽。如今六朝松树高约9米,胸径约90厘米。补植的一松,树高约8.5米,胸径约40厘米。

清宋灿曾为六朝松赋诗一首。

《六朝松》:

“倚傍全空盖影超,乱槎枒剩怪枝条。
参天黛已森千尺,入世年犹记六朝。
王气看他江左尽,群材都逐岁寒凋。
麓林呵护无千古,肯让风雷一动摇。”

清王闿运也曾为六朝松赋诗一首。

《麓山寺六朝松折后作歌》:

“群松阴阴连道林,一株旁立气萧森。
无心与众斗高古,自爱萧闲云岫深。
游人但讶色苍怪,水经相忘无年代。
晋寺重兴宋及梁,六朝电逝山如黛。
岱华犹无三代松,此松廉耻受秦封。
屈作南朝一名品,冷冷洒洒生清风。
自唐及明少题咏,僻生山峡幽人性。
近来唐罗始知敬,百年游屐破苔径。
谁知贞性不好名,楚风始盛天下惊。
空山偃蹇惯岑寂,安能时听世俗评。
从来前年饱霜雪,去年微冻蚪枝折。
亦如老聃去流沙,非仙非死凭人说。
世中俗人不见松,犹道山光云气同。
寄言知音莫叹息,君不见许由巢父无人识。”

二、岳麓书院的建立

岳麓山的第二桩人文建设项目是岳麓书院的建立。北宋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,岳麓书院正式创建。后来金人南犯,宋室偏安,书院一度被毁。南宋初期复为重建,著名教育家朱熹、张栻来此主持讲学,声名日显,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。

开宝九年,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,正式创立岳麓书院,后几度废兴,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(公元1903年)改为湖南高等学堂,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、湖南工业专门学校,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。

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,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,主体建筑有大门、二门、讲堂、半学斋、教学斋、百泉轩、御书楼、湘水校经堂、文庙等,各部分互相连接,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。

除建筑文物外,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。如唐刻“麓山寺碑”、明刻宋真宗手书“岳麓书院”石碑坊、“程子四箴碑”、清代乾隆帝御匾“学达性天”、“道南正脉”、清刻朱熹“忠孝廉洁碑”、欧阳正焕“整齐严肃碑”、王文清“岳麓书院学规碑”等。

王文清山长所撰《岳麓书院学规》内容如下:

“时常省问父母,朔望恭谒圣贤。
气习各矫偏处,举止整齐严肃。
服食宜从俭素,外事毫不可干。
行坐必依齿序,痛戒讦短毁长。
损友必须拒绝,不可闲谈废时。
日讲经书三起,日看纲目数页。
通晓时务物理,参读古文诗赋。
读书必须过笔,会课按刻蚤完。
夜读仍戒晏起,疑误定要力争。”

岳麓书院所在环境清幽,是治学潜修的理想境地。张栻在书院讲学时,常到山腰的白鹤泉游赏。白鹤泉的水自石隙中涌出,极为清冽,一年四季不竭不盈。相传古时候有一双白鹤飞栖于泉上,于是引起了人们的雅兴,便取名为白鹤泉。张栻还作了一首诗《和石通判酌白鹤泉》:

“谈天终日口澜翻,来乞清甘醒舌根。
满座松声闻金石,微澜鹤影漾瑶琨。
淡中知味谁三咽,妙处相期岂一樽。
有本自应来不竭,滥觞端可验龙门。”

清光绪三年(1877年),湖南粮道夏献云,在泉台上筑亭,并竖白鹤泉碑,上刻张栻《和石通判酌白鹤泉》、《清风峡》、《兰涧》、《石濑》,朱熹诗《兰涧》、《石濑》及夏献云跋文,书者为杨翰。抗战中该亭被炸毁,今亭为1956年重修。

岳麓书院不仅学术氛围浓厚,还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重要人物,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。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48

主题

3035

回帖

8181

积分

超级版主

超版|散文专栏首席

积分
8181

敬业首席超级版主

发表于 2024-7-17 19:15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分享~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文学论坛【官方网站】 ( 京ICP备2021037395号-1 )

主办:文朋诗友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:bjwpsy@163.co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