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陈耀光 于 2022-4-8 15:12 编辑
对孙子犟嘴的反思
我冷静下来,跟孙子作了朋友般的沟通交流,犟嘴后的他终于渐渐平复了情绪。
他主动找出田字格本,在我指定的地方,一笔一划地写起生词来。他也认识到自己还没有甩掉田字格的本事,没有它来规范,写的字实在太难看了。我看着孙子神情专注认真写字的样子,想起他刚才公然抗命的“我不写”,心头掠过一种复杂的情感——感动、后悔和自责。
孙子犟嘴的情形,在我脑子里慢慢回放,我也开始检视并反思自己。
放学回家的路上,孙子告诉我回家没作业,问:“可以玩吗?”贪玩是孩子的天性,当然“可以”,但我建议他除了玩也要花点时间读古诗、写生词,由他“自己安排”。他很高兴,大概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充分信任。孙子安排自己先读古诗、再玩奥特曼纸牌、课外阅读,然后看电视,几项活动有条不紊。至于孙子忘情于电视中,略微超时,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很正常。
看过电视后,孙子自问:“该干什么呢?”。
“看了这么久的电视,该写生词了。”见孙子一下拿不到注意,我便提议。
只是他在沙发里窝了一个多小时,浑身不舒服,觉得要先活动一下筋骨,打打拳,活动开了再写字。可我一见到他在那里打拳,没理睬我的提议,不去写字,就“心中不悦”。 打完拳,总该认真写字了吧,却未曾想他又别出心裁,自行其是,在一张大画纸上,既画画又写字,搞什么“一举两得”。那画怎样,我无心欣赏,不做评价,但写的那些字,大的大,小的小,一个个东倒西歪,站不直,立不稳,“我一看就来气了”。心想,这小家伙太偷懒了,甚至怀疑他作弊,又想拿一张写了字的画纸出来来忽悠我。因有“心中不悦”在先,此刻又疑其作弊,我感情冲动,顿时火冒三丈,不分青红皂白,劈头盖脑臭骂他一通。
孙子想“一举两得”,并非全无道理。他想的是时间不多了,“画画,怕没法完成写字;写字,又怕没法完成画画”,于是脑洞大开,他在一张大白纸上既画画,又写字,以期“一举两得”,出发点是想把写字和画画的任务都完成,小孙子并非为偷懒而“耍滑使奸”。可我一怒之下,斥责他“耍滑使奸”,实在冤枉了小孙子。
如果他不曾作弊,没有忽悠过我的“前科”,我可能不会疑其作弊。如果离开田字格,也能把字写得端端正正,他“一举两得”的想法也未尝不好。这些因素凑在一起,我没问清原由和孙子的想法,就斥责他“偷懒”、“耍滑使奸”,不仅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,更近乎把他归入坏孩子之列。换位思考,如果我们蒙冤受屈,也会做出强烈反应的。只因为他们是孩子,我们当家长的往往不太顾及他们的感受和情绪,肆意伤害孩子的自尊,惹得他们满肚子的不高兴。孩子为了自证清白,不得不自辩、抗争,犟嘴和顶牛就这样发生了。细想一下,孙子的不满和犟嘴,正是被我简单粗暴的态度触发出来的。
孙子不回答我的问题,反倒责问:“我为什么就不能写在我想写的地方?”当我要他在田字格本子上重写一遍生词时,他不仅抗命说:“我不写”,还要我拿出疑其作弊的“证据”来,他甚至指责我:“冤枉人”,“你不讲道理”,大声吼叫:“我没有作弊,没有作弊,没有作弊。”愤怒地把桌上的书、本子和铅笔扫到地板上……犟嘴、顶牛、抵触、对抗,爷孙间爆发了一场堪称激烈的矛盾和冲突。
实在无计可施,我便找来长柄的木制鞋拔子,在他面前高高扬起,可孙子并无丝毫畏惧。就在此刻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管教孙子上的无奈和无能,竟然想乞灵于打骂,虽然我只是意在吓唬,并非真想揍他。打骂,有时候的确也能暂时“慑服”孩子,但这总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,那只是叫孩子怕,而非令孩子服。因其不服,许多时候它会引起更大的矛盾、更激烈的冲突和对抗。
僵持不下的冲突,让我及时冷静了下来,更让我开始了自责和反思。
孩子与家长犟嘴、顶牛,这是一对矛盾,家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。
孙子跟爷爷犟嘴,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我,如果遇事能冷静一点、耐心一点、理性一点,这次由孙子犟嘴引发起来的冲突,本来是可以避免的。面对那张既画画又写了字的大白纸,如果我不是“一看就来气”,能够耐心地向孙子问明原因,清楚地了解他的想法,如果我能充分有力地表达清楚我反对他那样做的理由,我相信孙子是不会跟我犟嘴、顶牛的。遗憾的是,我这个当爷爷的,和许多当长辈的一样,也习惯于居高临下,对孙子发号施令,也习惯于凭经验、想当然,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强加在孩子的头上。我们自以走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都长,比孩子高明,而不屑于听取孩子的想法、尊重孩子的主见,总想去左右并控制他们。一旦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意图去做,敢于挑战了自己,就觉得孩子不听话,就训斥甚至打骂。如果家长们少一些居高临下,少一些批评指责,少一些丑话废话,多一些沟通与交流、鼓励与关爱、多一些信任与尊重,许多犟嘴、顶牛的事情,我相信原本就不可能发生。
我庆幸自己适时地冷静了下来,用理性的思考和平等的态度与孙子进行了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如文章开头所述,读过我《犟嘴记》的网友们就更清楚。孙子从公然抗命的“我不写”到主动找出田字格本,在我指定的地方,一笔一划地写起生词来,这可不是“打骂”和“强迫命令”出来的成果,而是通过“朋友式的沟通交流”,孙子心悦诚服、令我感动的自觉行为。
教育孩子,着实是一场艰难的人生修行啊。
我们教的是孩子,修的却是我们自己。在教育孩子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中,作为家长和长辈,我们自己首先要在道德、文章,为人、处事等方面刻苦努力地修炼和修行。我们自己修炼得越多、修行得越好,教育孩子时,我们就越有爱心、耐心和信心,态度也就越好,办法也就越多,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越有理性的思考、榜样的力量和说服力,教育孩子也就越容易接近成功。
为了孩子,家长们的确需要努力来一场艰难的修行,抑或是一场富有诗意的修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