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孙子认错
机缘巧合,我们刚回国,儿子和媳妇就有先后来榕公出的机会,便把小孙子带回来,在我们身边呆了十多天。 又一年多没见到小孙子了,他变化很大,分量重了,个头高了,小腿跑得飞快,小嘴也更会说了。小孙子真可爱,他的可爱不仅因为爷爷奶奶叫得亲热,喊得山响,更在他对许多事情的似懂非懂、天真烂漫上。他说薯条和薯片不能吃的时候,一双小手在胸前不停地比划着“那些油反复地炸呀炸呀,有致癌物”。买雪糕,他不要带颜色的,“因为花花绿绿的都是色素”。他讲故事不是宇宙怪兽,就是加勒比岛的海盗,要不就是亚马逊河的食人鱼什么的。他的话题,涉猎广泛,远至外太空,大到天体,小到“手上有病菌,所以饭前便后要洗手”。他居然宣称自己“最感兴趣的是科学”,去泰禾广场,他宁舍披萨和巧克力,也要买科学图书。一天下午天气热,老伴见孙子头上冒着汗,怕他渴要给他买饮料。小孙子说“不是只许我买一样东西嘛,还是买书吧”,老伴说“饮料是奶奶为你买的,不影响你买书。”孙子说:“好吧,那就买鲜榨果汁,不要瓶装饮料”,我问为什么,他说“因为鲜榨果汁是纯天然的”。找不到鲜榨果汁,征得他同意,老伴为孙子买了一袋豆浆。我问“好喝吗?”他回答说“虽然味道不错,但是冰冰凉的。”你看,老三老四的,哪像是一个不到四岁半的孩子说的话呀!小屁孩一个,“因为…所以”、“虽然…但是”这些连词用得溜溜的,从孙子奶里奶气的童声里,听到这些词汇,我觉得既好笑,又可爱。 孙辈们的聪明伶俐和可爱,是老人的幸福和满足。但随着他们的成长和知识、智慧的日渐增多,也会伴生一些“歪脑筋”,人小“鬼”大,大人们千万不可听之任之,更不能去赏识。小孙子很爱在家里的浴缸里泡澡,水里那彩色的灯光和咕噜噜翻滚的水泡总使他兴奋,他不满足于隔天泡一次澡的规定,有一天,他居然动起了歪脑筋。头一天明明泡过澡,他硬讲没有,说自己记不得了。我说爷爷跟你一起泡的,忘啦?他仍坚持说那是几天前的事。其实,小家伙记性很好,他只是动歪脑筋,耍小聪明,以为这样就可达到目的,在我这里他不可能得逞。小孙子一计未成,又生一计,竟哭了起来,我又劝又哄,他反而哭得越发厉害,竟躺在地上大哭,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味道。大多数小孩都会这一招,许多的长辈出于心疼,这时候就缴械投降,败下阵来,尽量去满足孙子们的要求,给了孩子错误信号,就会助长他们任性和自私的个性。这是一场心理战,是硬对硬的意志的较量,我必须硬下去,要让孙子知道说假话、任性和无理是行不通的。我对孙子说,你哭吧,什么时候不哭了就自己爬起来。撂下这句话我就装着不理他,爱哭你就哭去。老伴想去抚慰,被我拦住。看我们真不买账,没人宠他,他自觉无趣,哭声渐渐小了。 这件事上,我是唱黑脸的,过了一会儿,老伴过去唱红脸,关爱地问孙子是不是很想泡澡?他抽泣着回答说“是”。老伴说:“想泡澡,不能说假话,也不能哭闹。你是个聪明的孩子,可以好好跟爷爷讲啊。昨天刚泡澡,怎么就说记不得了呢,明明是假话骗人嘛,这事你错了,知道吗?”孙子低声说“我知道了”。老伴说“知道错了,就快给爷爷去道歉”。孙子问“怎么说啊?”,老伴说,你开动小脑筋好好想想。 不一会,小孙子过来给我道歉,他并没有走到我跟前,离着三、四米远站在那里,轻声说完“爷爷,对不起。”就转身想走,老伴跟在他后面,说“怎么没听见你认错,去,走到爷爷身边去说我错了。”小孙子见我一脸的严肃,有点害怕地说“爷爷,我说假话骗你,我错了,以后不敢了。”我抓住机会教育他“这就对了,错了要认错、要知道改正错误,才是个懂事的好孩子,爷爷奶奶才会喜欢你”,说完我给了他一个拥抱。老伴在一旁提醒孙子说,你不是还想泡澡吗,不是也很会用虽然、但是嘛,想一想,自己应该怎么对爷爷说。过了一会儿,小孙子嗫嚅道“爷爷,虽然我昨天泡过澡了,但我今天还是想泡一个,行吗?”,我还能忍心说不行吗,当然说是“行!”而后我又向他重申了隔天一泡的规定。 这场心理战是他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,才以我的胜利告终,倘若他们在场,谁胜谁负还真难讲啊。现在不少的年轻父母吃多了“赏识教育”的补药,转而成瘾成毒了。真理是相对的,赏识教育也如此。“打是疼、骂是爱”固然不对,但把赏识教育夸大到无处不用、无所不能的地步,则大谬不然。这么小的孩子不喑世事,不明是非,好的地方要鼓励,不好的地方要批评,一定要好好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,让他们懂得自律,有所约束、有所敬畏才行。他们做错了事,该说就得说,该批就得批,不能总是宠着护着。一个孩子从小就只爱听恭维、夸奖和表扬的话,听不得批评意见,大了就受不了挫折和委屈,一个成人的高度竞争的社会,谁总会来夸着他宠着他让着他呢?!前不久,网络上看到有学生挨了几句老师的批评,受不了就跳楼自杀,是本不该发生的悲剧。如果把孩子“赏识”到自私、任性、孤芳自赏、老虎屁股摸不得、有错不认错的地步,那么这种赏识,就是砒霜,就是毒药,祸及子孙,贻害无穷。 我们不可一味地予以“赏识”,千万别把孩子给捧杀坏了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