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@山子影诗话 • “不押韵”的新诗与诗歌的韵律
作者 / 山子影
*新诗与“歌谣体”诗
当前中国诗歌,大致可分三类:一是传统诗歌,即格律诗词、古风等;二是自由体诗,即诞生于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所谓“新诗”;三是“歌谣体”诗。
传统诗歌形式固定,讲究平仄粘对,遵从传统诗韵。自由体诗没有固定形式,可以不押韵,可以不用标点符号,可以插入别的图形符号。“歌谣体”诗具有中国民歌风格,句子大体整齐,押大致相同的韵,不受平仄韵律限制。
1957年《诗刊》创刊。毛泽东给《诗刊》的首任主编臧克家写了《关于诗的一封信》。其中除了表示同意《诗刊》发表他多年创作的旧体诗词18首外,还写了如下一段十分重要的话:
诗刊出版,很好,祝它成长发展。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,旧诗可以写一些,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,因这种体裁束缚思想,又不易学,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。
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。建国后毛泽东也有明确的论述。1958 年他在成都会议的一次讲话中指出:
中国诗的出路,第一是民歌,第二是古典,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。形式是民歌的,内容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对立统一,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。
笔者一琢磨,感到这种在民歌和古典基础上产生的新诗与“歌谣体”倒是十分相似,在“特征”上难找出二者之间的不同处。那么,这种在民歌和古典基础上产生的新诗,是否就是“歌谣体”呢?或者说,是否就是“歌谣体”的变化与发展?如果不是,那么,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?笔者见识浅,不能确定,特此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。
2020.1.14
*关于诗歌的音乐性,对一位诗友的回复
歌未竟。d 发表于 2019-5-26 16:05
您好:希望您就音乐于诗歌能有真知灼见。期待。
古体诗的音乐性在于文字的平仄关系
节奏在其间也起着重要作用
诗歌语言的声音和形象的结合
并以此来表达音乐
新诗不能借重音乐
诗的韵律是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
而不是在字的抑扬顿挫上
2019.5.26
*新诗的韵律
诗,是韵文。这是定论。
写旧诗要求遵守诗中用字的平仄和韵脚部属等声韵的规则,这是诗的外在韵律。一首诗的声韵规则用得如何,这是形式方面的技巧问题。
新诗的诗思无所桎梏,力求醇化、净化,无须凑韵,故无韵脚也能成诗。
诗的内在韵律,新诗与旧诗皆有。新诗的内在韵律便是诗人“情绪的自然消涨”,故新诗无韵脚亦成诗。如艾青的《礁石”:
一个浪,一个浪,
无休止地扑过来,
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
被打成碎沫、散开……
前两句是涨,后两句是消,充分传达了这首诗的内韵之美。从这首诗也可看出,艾青依然在意外在的表达方式,即脱不了旧诗的趣味与声调,抑或诗人既看重内在韵律,又看重外在韵律。
有人说,新诗要写得顺口,使人容易记,又唱得出来,因此要有节调,押大致相近的韵。这仍然是在寻求诗的外在韵律。
诗好的关键在于意境美,而不在于形式!
新诗的内在韵律,来自对生活自身的内模仿,没有程式的规定,“全靠一己的感觉”,因此它更是无所不在,更是不可方物的。新诗之内韵,超过平平仄仄,超越一东二冬。
“不押韵”的新诗创作将蓬蓬勃勃的发展着。
2021.4.26 11:38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