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方福光 于 2025-3-25 09:30 编辑
到人世间不是为了看太阳
我穿越了悠长的黑暗隧道;
忍受了多少孤独
才来到这个地球;投身这个世界
经历过辉煌王朝的中国悲壮史诗
大江南北是沉沦和腐朽;
一片荒芜景象
乡村饥饿饥渴期盼的无数双眼睛
含着泪花仰望远方
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贫困生活
豆油灯盏闪烁生命的微光
布票油票粮票糖票盐票啊;
压迫着沉重无趣的生命
我吟唱生命,歌颂太阳,
赞美阳光下热烈的爱情。
十四岁时母亲因病逝去;
父亲在生产队劳作
兄弟三个又一个爷爷;
每年亏空几十元钱;粮食押在仓库
拿不回家啊;烧柴也不够;
青菜红山芋汤啊
我一米六不足的个头;
十九岁免强可以参军服役
我成长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
眼睁睁看着故乡在改革潮汐中蜕变
抱着拆迁的村庄倒下的大树痛哭
世界已经被瓜分;割裂和占有
国外的领地;工厂;私有庄园农场果园
私有制股份制的合资企业
霸占着肥沃土地田园
四处是炼狱;剥削和奴役;
除了一张户口纸片;一无所有
必须奋斗;去角色斗;
去争夺去获得生活的权利
父辈什么也没有留存
生产队分田到户;我获得一亩二分土地
二手空空;参军服役五年回到故乡
必须自己找寻工作挣钱建造房子娶妻生子
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看太阳
享受阳光的温柔抚摸;必须承受苦难
必须学会在巨大阴影下忍让包容
在县城去广州打工
同朋友投资办工厂,做销售
也在机关做新闻写小说
走遍天涯小镇小城;看清人间冷暖
没有读过诗经,周易,尚书
只有读过红与黑,巴尔扎克
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
读过莎士比亚诗歌和艾略特的荒原
看了半部小说尤利西斯
静静的顿河使我受益非浅
晚年时光每天看几页荒漠甘泉
按抚躁动的当下生活
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;永不停息。
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不是看太阳。
我诞生于六十年代的饥饿贫困
自然灾害和废墟的荒芜令人惨烈
令人疼痛和渴望幸福快乐的未来。
父辈的无奈麻木太揪人心怀。
世界处处旯旮
有太阳映照不到的肮脏腐朽;
掩遮住明媚光亮;
生活苦涩而灰暗;
世界必须清住了罪恶和肮赃的蛆虫;
抱着蜜蜂般勤奋;
崇尚蝴蝶的姿态飞舞生命之梦。
我种植稻谷麦子玉米土豆
蔬菜果树花香的田园;
酿酒泡茶烤制土豆鸡鹅鱼肉;
太阳啊;赋予力量的上苍;
我珍爱的神。是自己啊
在镇武装部三年及文化站二年
浪费了五年时间;我疯了
在县城十年去广州
同朋友投资办工厂
在机关做新闻也写小说
女儿大学毕业时也在无锡买了房子
写完二千首诗歌时,病得不轻
高血压加上血糖高
引起头晕病和视力明显下降
手举放大镜在电脑前写完
最后二百首诗歌
我崩溃和绝望地放下笔来
心沉而呜咽地落泪
终于有了工业园和农村拆迁安置
农民获得了利益
集中居住的房子可以自由买卖
变成城市人;拥有医保和退休金
生活面貌焕然一新
广场舞的吟唱就在彩虹门里
我欣喜地跪天嚎啕大哭
太阳下的村庄啊彻底变了
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不是看太阳
而一旦天光熄灭
我也仍将歌唱
歌唱世界歌唱生活
直至人类灭亡
智能平台……
一位多产的诗人和作家,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,涉及散文诗、现代诗等多种形式。 方福光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,从自然景观到人生哲理,从边塞风情到都市生活,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。例如,他的诗歌《处处是幸福营地》描绘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幸福场景,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1。 方福光的创作风格独特,他的诗歌自然流畅,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形式,更多地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。他的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例如,他的散文诗《雨燕豪情向江河》通过描绘江南的春天和黄河之水,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芬芳,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2。 此外,方福光还积极参与文学活动,曾参与中国当代诗歌奖的网络投票获奖等活动,展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热情和投入3。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,还通过各类文学平台和网站进行传播,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。
方福光的诗歌作品《养育诗人的不是高山和大海》发表在2022年6月中诗论坛上1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方福光个人生活体验和感悟的深刻反映。 此外,方福光还参与了“纯诗印象诗派”的活动,该诗派由剑萧、静安、野影等人创立,崇尚纯诗写作,强调心灵的返璞归真和思想的广度与深度。纯诗印象派的诗歌以瞬间印象、独特情感和抽象意象为主旋律,致力于推动纯诗写作的繁荣2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