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页文字,一寸光阴(散文) 经历了一春一夏,直至中秋时节。文章一篇一篇地选,一辑一辑地编,再修改、校正。终于…… 收到出版公司老总的微信,说《摁住记忆,便是美好》的样书已寄出。意思是,忙了大半年的“书事”,已告一段落了。 曾经,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,偏偏爱上了文学。然而,文化浅薄,知识孤陋,根本不知道文学为何物。无论是什么样的基础,却不影响喜爱。爱读书,迷写作,似乎也是一种人生的取向。 不得不说,读书无目标,读得杂乱无章。读过了,读懂、还是没读懂,不好说。写作,看起来好玩,很时尚。写什么?怎么写?根本不知道,几乎就是无的放矢。 我可能是属于硬性一族的,即便不懂写作,不知道写什么。却因为读了几部古典,看了几位名人的作品,生生地就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与冲动。 懵懵懂懂,披星戴月,散文、小说、诗歌等等,什么都敢写。写得神魂颠倒,写得风云雨雪皆在笔墨之中。写出来的,能称其为文学吗?不知道,也不敢说就是文学,反正就这样地写着、写着。 一段时间后,将有点意思的几篇拎出来,给经常看的几份杂志发去。岂料,收到的,是被退回来的原稿,还有一封固定模式的信:“来稿收到。经研究,暂不予采用。望继续投稿,谢谢!” 就像是迎面泼来的一盆冷水,泼得寸心拔凉。但是,凉归凉,写归写,管他冬夏与春秋! 所谓冰冻长江,非一日之寒。当多少次的被冷水泼,心中的理性不由得觉醒了。这才知道,硬性、积极、火热,是代替不了文学的。慢慢地,慢慢地,停下了仓促而又幼稚的脚步。 文学离不开生活,生活却又不完全是文学,生活也不可能只是浮想联翩的感悟与憧憬。生活是人间岁月,生活更需要经济与物质。尤其是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迵境,所感受到的时光,便不再是空洞虚幻的蜃景了,而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拼搏。 冷静之后的我,还是喜爱读书,写作仍然在坚持,却写得少了。更多的时候,更现实的着眼之处,是思考古往今来,感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。而且,长久地处于一种冷静与沉默之中。 生活在艰难中蹉跎,道路在曲折中延伸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世间的一切都在改变。但是,改变得最多的,应是感观不同了,阅历丰富了,理解深刻了。仿佛眼前的时空,有了更高、更远的距离,也有了一些沉淀淀的记忆。 忽然间,又有了写作的兴奋与冲动。 写什么呢?严格地说,必须有目标,还应是考虑成熟的。期期的,在即将下笔的一瞬间,脑子里依旧是个空白。但是,跌跌撞撞走过来的人生之路,仿佛有话要说。因此,不再“站这山,望那山高。”只着眼于身边、脚下、面前,写那些微不足道的人与事,还有那些别人不愿提及的琐琐碎碎。 九州山河,纵横万里。只可惜,我很少出门,踏访过的地方不多。诚然,只要是我去过的地方,就会领略不一样的天地,不一样的人物,不一样的景色。 在北京,仰望天安门城楼,耳边便响起了毛主席嘹亮的声音:“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!”一种豪迈与自信,悄然地涌上心头。登上长城,凝思华夏文明的沧桑与厚重,遥看南北大地的辉煌与落寞,心中油然地产生了无限的敬仰与敬畏。自然,也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。 在杭州,收入眼底的不仅有西湖、灵隐寺、六和塔,还有钱塘江那奔腾壮观的潮汐。最令人震撼的,是解放路上的音乐广场。一个很大的水池,中间、四周皆布满了泉眼。当音乐响起,泉眼里鼓起了千股、万股的水拄,携着雾,撩着人的眼球,直指青天。在摇曳中演绎着水的轻灵,在不羁中透视着人间的冷艳与璀璨。 中国人的心底里,最难以忘却的,便是故土、故乡。我的故乡,地处古城的西南一隅,一个原野的小村落。那里,不仅是我祖先的栖息之地,也是我自小生活、成长的地方。我熟悉那里的田野塘坝、岗头浪川。我不能忘记,看着我长大成人的长辈们。我也不能忘却,伴我走过千百次上学路的同学。还不能忘却了,我放牧过的老牛以及追随我活蹦乱跳的大黄狗。 我没有读完该读的书,也没有正儿八经地种过田。因为,十五岁便出门“蹭饭”去了。做过工人,当过干部,还“混”过老板。滑过了青葱,溜过了迷茫,逝去了辉煌,直至…… 人生最有色彩的时光,便是闯荡世界,开拓荒原,寻求生存,收获那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。 当再一次地对镜理装,自己倒被自己给吓着了:头发脱落了很多,几乎谢顶了。两鬓花白,虽未飞雪,早已沧桑满满。额头上,“川”字纹成了主基调。这是…… 就在还来不及回眸的瞬间,人生的旅程已达中途。接下来的岁月,是蜗居在家里和锅碗瓢盆打交道。需要思考的,需要面对的,只有一日三餐,只有门前的翡翠湖。 当然,最大的乐趣,是伴着太太读老年大学,在她的京剧、书法中陶醉日月。引着两个宝贝孙子,上学、放学。去翡翠湖数一数虹桥栏杆上的霓虹灯,翻一翻被杂草吞噬了的石头城,看一看又一次直点白云的一柱喷泉。生活、日子,不就是这些杂七杂八吗! 古人曰: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。”我是凡人,没有这样的淡定与从容。 生就世间一浊物,便只能真真切切的经历风风雨雨。何况,人生一世,很少有无忧无虑的时光,即便没有多少跌宕起伏,也差不多是处在激越、躁动、不安之中……无须抱怨,无须不解,无须脱离……一切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过程。经历了,便不是虚度,便是无可替代的收获。这些…… 忽然,感觉到手机震动了,打开一看,是“德邦快递”的信息,样书到了。赶紧地,开门下楼,直奔“菜鸟驿站”。 厚厚的一本,560多页,像一块砖头。浅淡的封面,灰蓝色的图案,既庄重、朴实,又精致、典雅。靠右,竖排着一行文字,是书名:摁住记忆,便是美好。行楷,略带些草书的风格,是我太太亲自书写的。依次是著作者的姓名、印章。下半部分,是一对父女躺在草坪上,父亲的手里拿着一枚枫叶。虽然,没有火红的颜色,却也是丰收的象征。仿佛那流动的时光,在这一刻是静止不动的,却又将万千过往、生生不息的生活,绚烂地呈现在我的眼前。 书在手上,迫不及待地,呼啦啦地翻开来,从第一页开始浏览。 每一个句子,每一个标点,从电脑上的文档,变成了纸面上的版块。从丝丝情怀,变成触手可及,且又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章。看着他们,感觉就如同抓在手心里的一窝蝌蚪,滑溜溜地从我的指尖流出,流成记忆,流成一缕淡淡的墨香。 这是我的书吗?是的!不仅是一页页的文字,更是一寸寸的光阴。 2020年9月30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