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方冲天 于 2022-8-19 13:51 编辑
初为人父学当爹
初为人父,喜不自胜。 高兴过后,我猛然间觉得孩子落地,自己的肩头上也落了一份当父亲的沉甸甸的责任。吃饱、穿暖、喂大的事还容易些,难的是孩子的教育培养。学识、才干固然重要,但为人处事、品行操守、综合素质更为重要。《三字经》上说: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,可见自古以来,当父亲的对孩子的培养教育,就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。我不求孩子升官发财、大富大贵,但他们长大以后,一定得做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,一个守法纪、不添乱、对社会有点用的人。 女儿降生时,我在大军区机关工作,因管理直属队,出差不太多。“望子成龙”的动因和初为人父,想当个好父亲的热心,让我很舍得在女儿的教育上花时间、耗心血。孩子三岁时,我就买来小黑板挂在墙上,自己在家教她拼音、识字、算数,为激发、培养她的阅读兴趣,还特意订了一份《小朋友》杂志。女儿四岁已基本学会汉语拼音,也认识几百个常用汉字了。《小朋友》图文并茂,拼音注字,里头的许多小故事,她凭借拼音识字,基本都能看下来。当中有神话寓言、有历史典故、有动物故事,一个故事寓意了一个做人做事的小道理。她半懂不懂的,常常发问,我和她妈都详加解释,借以对女儿进行一些灌输和教育。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阶段,根据她的语文程度,我每年暑假给她开一个书单,让女儿按照书单循序渐进地有计划地阅读,逐步接触一些中外文学名著。 女儿四岁半上学,一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,考入福州三中(省重点中学)、中国人民大学,二十岁从那里毕业,入职省属的一家外贸公司,几年间做到部门经理。后来遇上国家外贸体制改革,她觉得既然搞股份制,自己手里有客户,就注册公司自己出来干了,她的公司快二十年了。多年以前,我们老两口参加了她的外贸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。女儿自小在军区机关大院里长大,她所在的小学校和机关直政处,常利用放电影的机会,在幻灯上表扬大院里品学兼优的孩子。她因年龄小,上学早,成绩好,常常获得幻灯表扬,女儿在大院里小有名气,许多人夸孩子聪明,说我很会教育孩子,我曾很虚荣地以为自己真是如此。 有一次,我得意地对女儿说:“让你比别人早读两年书,多好呀。你早读书,就早毕业,早工作,早对社会做贡献,自己也早赚钱。”女儿则不紧不慢地笑言:“从早工作这一点讲,是不错。可就是我童年的快乐没有地方找了呀,老爸!我可不想让我的糖糖少了童年的欢乐。”这话一下把我给呛住了。 是啊,过早让她上学,我狠心地剥夺了那个年龄段本属于她的快乐时光,而且还懵懵懂懂地冒了一个风险。现在网上说一些孩子过早上学,因其心智和个头、体力不如别的孩子,常会在学校受欺负,使过早上学的孩子对上学感到恐惧和逆反,不利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家长本想让孩子早点成才,结果可能适得其反。所幸,这些问题在我女儿身上没有出现。按专家的观点看,我让女儿提前两年上学的做法,显然不妥当。不过,女儿除了她说的少了些童年的欢乐,倒也没别的不好。我以为凡事都不能一刀切,人各不同,应区别对待,即便专家意见,也不能把它绝对了。 还童年以快乐,当然是对的。这是文明发展、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。但也不能过于迷信专家,把“快乐童年”绝对化,以为不批评、不引导,不严管、放任孩子贪玩、耍懒、自私的天性,让孩子高兴,就是“快乐童年”,对此做法,我不敢苟同,表示质疑。 “无规矩不能成方圆”,对两个孩子,该约束就约束、该批评就批评,绝不为了他的“快乐”,放弃应该的批评。当然,在学习和玩乐的时间管理等问题上,适度调整了做法,注意了还快乐时光给孩子的童年。儿子爱打球就打吧,一天一场球就一天一场吧,只要他快乐。一双新球鞋,没洗过一水,几场球下来,不到半个月就穿漏了底。游泳、溜旱冰也是他的喜好,我鼓励他把零花钱花在这上头,总比他在那些小摊点买不卫生的食品吃了好。 儿子不像女儿那样乖巧听话,他常常“自行其是”,课外阅读也有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。我只能激发他读书的兴趣,但无法指定书目,因为他不太理我这一套。他不太读文学名著,却爱看武打小说、历史书籍和兵器、舰船类军事杂志。他觉得从中增长了知识,得到了阅读的快乐,那就随他去吧,爱读这些书也行,只要不读黄书、坏书,总是开卷有益的。儿子小时候,讲话很爱用一些新近学到的词汇,这一点我经常夸他,鼓励他,他就越发地爱学爱用新词。有用错的时候,他姐姐给他指出来,他辩解说:“虽然用错了,但我大胆用词还是好的”。我们一家四口经常搞成语接龙活动,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词汇。 两个孩子的管教方法上有所不同,日常对女儿管得严一些,儿子相对宽松一些。虽然,两个孩子的进取心和做事吃苦、认真的态度是一样的,但别的方面两姐弟并不完全相同,是先天生就的还是后天教养方法不同形成的差异?我真说不清楚,儿子今天外向的性格,阳光的心态,与人打交道的能力,不知道是否与我给予他比姐姐更宽松的管教方式有关?! 生儿育女,初为人父,有责任心,却没经验。 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大学问,初为人父,怎么当爹,不仅要好好学习,自己更要用心琢磨。照搬照套别人的经验不行,尽信网上所谓专家的说教也未必行。孩子各有各的先天禀赋、性格特点及家庭条件、环境氛围,教育是个性化的事。当父亲的、当家长的,一定要开动自己的脑筋,针对自家孩子的情况,想出最适合的办法来,这样教育孩子才会有好效果。办法也许有十条百条,但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要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好孩子,成为社会主义的“四有新人”。 围绕这个目标,多想些教育孩子的办法吧,努力当个好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