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上的发现(散文) 冬日的清晨,我依旧领着大孙子漫步在塘西河两岸。 即便,纷纷细雨才刚歇息,视野还是空旷宁静的。可惜了,阳光被锁在一派朦胧之中,少却了那份通透的感觉。 小家伙五点多钟就醒了,我摁着不让起床都不行。说:“爷爷,一个星期我才能跟你们散一回步,你们起床,我也起床,绝对不能落后了哟!” 这不,紧跟着起床,紧跟着洗漱,紧跟着…… 一路上闲聊着。奶奶问道:“起早了,中午不睡觉,不困吗?” 小家伙快乐地说:“想作业都忘记时间了,哪还知道困!” 奶奶又说:“什么作业这么难做?” “作文”。小家伙说道:“老师要我们发现问题,写自己的想法。我还没有发现呢!” “哦!”我说:“什么要求?” “就是认识自然,增长知识。”小家伙说着,便抬起头来,一双稚嫩而又聪明的眼睛看着我,似乎是要从我的脸上找到答案。 就在这时,奶奶的脚被什么东西给硌了一下,身体打了个趔趄,差点摔倒了。倒是她的反应还算快,没有出现任何问题,继续行走着。 我下意识的,看了看脚下的路。这是一条休闲步道,沿着河修的。而且,河两岸一样,差不多有20公里的距离。路幅约2米左右,柏油铺垫,还被染成了紫红的颜色。问题是,这路早已损坏了,不仅颜色破败,还裂开了很多条缝。有的缝,简直能塞进成年人的拳头。怪呢?这些缝都是随着路,呈纵向的,还都在路的中间,左右两侧只有少许,基本上没有看到横向的裂缝。不知道什么时候,裂缝被水泥浇灌了起来。只是,不遂人愿。浇灌处又裂开了,破碎的水泥硬块爆在路面上。奶奶的脚…… 忽然,我有主意了。我说:“宝贝,问你个问题。” 小家伙眼睛一亮,反问道:“什么问题?爷爷!” 我手指路面,说:“你看看,这路上的裂缝为什么都是纵向的,还这么长呢?” 小家伙低头看了看,再抬起头,放眼望去,又摇了摇头。说道:“爷爷,这是怎么了?” “你看。”我说着,随手一指路的两边。“这路是修在河岸上的,这里的土壤本来就是松软的,修成路以后,要经历雨水的冲刷,要承受行人的踩踏,还有自行车、垃圾清运车的碾压,收缩、沉降是自然的。” 小家伙点点头,却又一直低着头,似乎并没有想明白。我说:“问题是这路的两边,一边临水,一边傍坡。临水的这边,土质很软。傍坡的这一边呢?土壤的结构一定比另一边厚实得多了。这路呢?生长在一边软,一边硬的土壤之上。那么,它们的承受能力就不一样了。就会出现,一边沉降得快些,一边沉降得慢些。这快、慢之间,必然开裂。” 听我如此说,小家伙停下脚步,特意地将双脚分开,站在一道裂缝的两边,使劲地蹦了两下子,似乎是要感受一下它们沉降的程度。 “爷爷。”小家伙指着浇灌的水泥,说:“这个是什么呀?” “水泥浇灌弄成的。”我说:“这样做,是想把裂缝灌上,不让裂口开大,不影响人们走路。但是,地基太软了,灌不住。这路呀,是需要重修的。” 小家伙说:“那怎么不修呢?” 我答道:“现在修,就是浪费,不能解决问题。因为,这路建的时间不长,基础还没有沉降到结实的那一步。再过一段时间,让它多经历一些风雨,沉降得牢固些,再重修,就不会轻易开裂、损坏了。” 小家伙一边听着,一边点头,好像是听懂了。 一会儿,到了路两边都是水的路段。我发现,该路段差不多有100米的长度,却没有一条裂缝,完好无损。我拉着小家伙的手,示意他停下。我说:“你看,这里为什么没开裂?” 小家伙摇一摇头,说:“不知道。” “因为,路基的土全是新堆成的,软硬程度一样。”走在一边的奶奶插话了。 小家伙看着我,像是在问:“真的吗?” 我说:“奶奶说得对。你看,路两边都是水,说明这里原来是河的一部分。新填起来的土,结构是一样的,沉多少,降多少,大体差不多。所以,路面看起来还是整体一块,没有开裂。” 小家伙感觉很神奇,便在这一段来回地跑了几趟,仿佛能找寻到某种答案。 我趁势说道:“古人说,处处留心皆学问。就是告诉我们,只要有心,看到任何事,多想多问多思考,就会有发现,就能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。” 小家伙听着,显得很认真。 我接着说:“我们天天在走路,这路上也是天天都有我们要发现和思考的东西。只是,平时没有在意,不想动脑筋而已。” 小家伙歪着头,再一次地看着我。 “当然”。我说:“也不会时时都能发现问题。但是,有了发现,就必须去分析、思考,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。就像这路,为什么会坏,为什么没修。找到了根源,也就明白了所有的问题。” “爷爷。”小家伙叫道:“我的作文有了,就写‘路上的发现’怎么样?” 我笑了,高高地竖起大拇指,给他点了个大大的赞。 2021年12月12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
|